6月10日,首届文化法治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和文化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文化法治研究中心承办。来自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等主管部门及全国十余所高校科研机构、文化传媒单位的近60位专家就当前文化法治重大前沿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中共中央宣传部法规局副局长杨颖表示,十年来,我国文化法治建设取得非凡成就,文化领域制度建设成果显著,文化法学理论框架基本成型,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已开展文化法学的专门研究。当前,新技术、新应用的迅猛发展为推进文化建设创造了难得机遇,也带来风险挑战,期待业界学界密切跟踪互联网新技术,加强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更好促进文化发展、维护文化安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刘俐表示,文化法治要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进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发挥固根本、稳预期、立长期的重要作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文化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要积极推进本领域法治的研究建设工作,努力破解细分领域存在的重点、难点、痛点问题,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法治力量。”刘俐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和旅游部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为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宋薇介绍,目前,文化和旅游领域已形成5部法律,12部行政法规、37个部门规章、260多个行政规范性文件,涵盖了文化遗产、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促进和市场管理、旅游及行政规范等多个方面。一方面,要重点推动文物保护法修订,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相关法规研究制订和新兴业态的立法调研,推动数字文化、剧本娱乐、旅游民宿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要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制定具有本地特色、行业特点的旅游政策法规,不断提高立法质量与效率,以良法促进发展,保证善治。
活动当天,与会嘉宾还围绕“文化法学学科建设与文化法治重大问题”“文化传承与文化中心建设的法治保障”“文化法治的新面向”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经济日报记者 康琼艳)
【责任编辑:李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