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冲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到2025年,培育引进若干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全球顶尖人才,聚集领军人才500人、高层次‘四派人才’3500人以上……”近日,成都高新区正式发布《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关于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领先政策》)。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领先政策》共8章27项条款,针对园区的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策源转化渠道不畅、顶尖人才和创新资本吸引力不足的短板,布局六个环节,重点围绕八个核心维度,开展政策创新,旨在整合全球科技创新资源,营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优渥创新生态。
记者了解到,今年1~8月,成都高新区已有8家企业成功上市,累计培育上市企业达到了59家,世界500强企业132家。2021年成都高新区GDP达到2800.6亿元,其综合实力长期位于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
“政策的出台,既是我区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具体行动,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锚定新蓝图
1991年,国务院正式认定成都高新区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三十多年后的现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成都高新区再次明确新的发展目标。
在《领先政策》中,成都高新区明确了下阶段的目标:加快培育城市标签级科技领军企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高地核心区、原创技术策源地、科技成果中试首选地、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成都高新区建成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供有力支撑。
达成世界级的目标需要更加精准的努力方向。成都高新区提出,将发力点集中在了技术创新、人才吸引、平台打造、知识产权等方面。围绕“创新人才-创新平台-知识创造-双创孵化-企业培育-科技金融”六个环节,成都打造了“PI-IP-IPO”创新链条,并围绕人才、技术、平台、转化、产品、企业、金融、产业八个核心维度,通过集聚高端人才、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资本化,努力为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的建设成果有目共睹。这里已经先后获批“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集了各类人才超70万人,其中高层次“四派人才”1867人,各类人才创办科技企业超5万家。成都高新区建设“揭榜挂帅”新型研发机构已经有11个,国家级孵化器18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312家、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59家。
“政策的出台,将成为成都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勇担历史使命的重大举措。”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力争到2025年,将培育引进若干具有颠覆性创新能力的全球顶尖人才,聚集领军人才500人、高层次“四派人才”3500人以上,形成5至10项重大关键技术、产品,“揭榜挂帅”建设新型研发机构50个,R&D经费实现年均15%以上的增幅,建成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50个以上,国家级孵化器达到3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超6000家、“双五”企业60家,培育境内外上市企业达到80家,力争培育城市标签级科技领军企业1家。
技术,还是技术!
“新型显示是技术门槛高、人才密度大、重资产、周期长的行业。我们在经过认真考量后,选定了成都,成都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整体非常成熟。”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永奇告诉记者,成都的本土人才资源、营商环境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8月底,成都高新区上榜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园区名单。获得这一“国字号”招牌的背后,是成都高新区对技术研发、知识产权长久以来的重视。
在《领先政策》中,再次提到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文件中提出,对企业新获批中国专利奖、版权金奖、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可给予最高100万元支持。对能够制定或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企业,也可给予每个标准最高达100万元支持。
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区已经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8755件,高价值发明专利12972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90件;中国专利奖47项,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累计达25家次。
为了培育、壮大技术创新,成都高新区下了很大的决心,比如对企业新获批中国专利奖、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等给予不同程度奖励。此外,成都高新区还将高标准建设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前沿医学中心)等实验室,并支持围绕主导产业布局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战略科技创新平台,给予最高2亿元支持。在未来,更多的产业技术、新型研发机构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会加速建设,而这些正是技术企业、研发人才极其在意的。
目前,成都高新区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产业集群,区域内聚集了华为、京东方、英特尔、德州仪器、戴尔、富士康、极米科技、倍特、成都先导、纵横科技等一大批知名企业,无人驾驶、计算机视觉、工业无人机、新型显示、元宇宙等新兴产业也正在这里加速落地和成长。
引得来,留得住
“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高地核心区!”
西财智库首席运营官、《高新之道:成都高新区发展路径解码》一书作者吴军指出,这个政策最值得关注的一个特点,是把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放在了首要位置,这与成都高新区过去的科技创新政策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要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必须有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人才。作为西部内陆地区,这一方面与北上深相比有着不小的差距,此项政策力图缩小差距,针对性很强。”
同时,《领先政策》对创新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相比过去有所加大,但该政策也明确聚焦“高能级”的创新平台,只要在其资源、能力范围内,提供任何有利的条件都是可以理解的。吴军总结称,这次的政策覆盖面很广,是一个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全周期的政策设计。
成都高新区清晰地意识到,高新技术研发的核心在人才。事实上,在吸引人才的第一步,成都高新区就已经投入了巨大的精力。这里不仅有“金熊猫”人才政策,还针对蓉归派、海归派、学院派、创客派的“四派人才”企业制定了优待政策,帮助人才在成都高新区安心落户、生活、工作。
齐碳科技的谢丹就是“海归派”和“蓉归派”。他告诉记者,在美国的10年间他已经成家,且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有稳定的工作。但在了解过成都高新区后,这里的宜居宜业,让他毅然决定回国,并于2016年组建了创业团队,持续快速发展至今。
如今,成都高新区还将继续加大对高端人才的支持力度,对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分别制定了奖补政策。其中,具有颠覆性技术、“卡脖子”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产业创新领军人才,经认定给予3年、每年最高500万元人才补贴,最高500万元安家补贴或赠与1套专家公寓。对取得国内外公认突出成就、在行业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一流地位、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全球顶尖人才和团队,在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生活便捷、服务措施等方面给予“量身定制”的支持。
成都岷山功率半导体技术研究院教授白杰先表示,功率半导体行业对求职者经验要求高,所以招聘研发人才很难,但有了新出台的领先园区政策对新型研发机构高强度的支持,既可以吸引一批想要稳定平台的求职者,又可以为研究院迈出人才培养第一步奠定基础。
为了更多地留住人才、留住企业,成都高新区可谓煞费苦心。政府设立了企业服务平台“高新通”,企业不仅可以在平台上申报政策优惠、申请企业贷款、报名企业培训,还可以提交企业诉求。而平台存储的企业信息,也能够帮助企业减少很多重复资料的填报,提高申报效率。
“我们在平台上看到有针对企业的业务培训,我们都很愿意去参加,那些免费的培训,让我们在企业发展方面少走了很多弯路。”微康生物副总经理彭琨告诉记者,除了日常培训之外,成都高新区还会组织线下的企业投融资活动,真正地急企业之所急,进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本报记者 陈雪波 党鹏 成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