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高新区:应急安全产业链因“疫”而强
2020-05-23 12:00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这个春天,株洲高新区应急安全产业链捷报频传——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引入8家防疫物资生产企业,防疫物资远销海外,产值已超10亿元;而另一边,前期投资5亿元的中博安全科技产业园进驻,将助力“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更好发展。
从抢占先机到抢占风口,短短两年时间,作为新兴产业的应急安全产业,无论是作为全国五家之一的“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还是成功入库国家发改委“千企千镇工程”项目,它在初现蓬勃发展之势的同时,也让株洲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实。
提前谋划抢占先机,打造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9次集中学习时强调,要充分发挥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特色和优势,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听风者”随“风”而上。早在2018年年初,高新区就针对应急安全基础设施支撑平台开始着手建设,2019年,随着全省应急安全产业重点布局在株洲,并成立全省首支应急安全产业链,并着手打造“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
应急安全产业大幕开启,凭着“首支应急安全产业链”的头衔,在此后的一年中,高新区凭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围绕“应急安全”这个关键词,一以贯之地推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应急安全产业的“新区模式”。
2019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公布“国家安全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单位,株洲高新区成功入选,成为全国5家创建单位之一。
位于栗雨工业园的德力通电梯,作为其应急安全产业相关企业,在湖南省率先打造的电梯物联网监控中心,通过移动数据传送,可实时监测到公司出产的每台电梯运行情况。截至2019年底,全市涉及安全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44家,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骨干企业8家,年产值超过680亿元,一大批智能制造企业,为应急安全产业打造提供了优秀样板,有力推动了产业升级。
“株洲有望深度发展安全科技产业,在灾害监测预警、生命搜索与营救装备等多个方面,填补国内甚至国际市场空白。有望打造成为‘株洲·中国动力谷’继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车制造等之后的第四张城市名片。”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高级规划师秦静说。
补链、延链,建设区域带动性安全产业集聚样板
日前,中博安全科技产业园签约进驻高新区,该项目将着力打造应急安全产业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应急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应急安全产业中试研发总部等产业样板间,形成产品研发、产业化、项目集成、工程、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安全产业链。项目入驻之初,就有海康威视集团计划和园区合作建设运营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救援战备物资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安全信息中心等多家行业企业入驻园区。这是应急安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的一个生动实践。
“没有两把刷子,不敢来高新区落户。”中博集团董事长郑松献说,当初项目选址时并不顺利。但是在株洲,郑松献和同事们感受到的是热情,不管是在快速办理企业注册手续时,还是在相关许可证遇到困难时,株洲市、高新区的两级政府都鼎力相助。
在应急安全产业,像中博安全科技产业园这样的项目还有很多。
2019年,应急安全产业就成功引进了应急通信生产研发基地、株洲用电安全科技产业创新防范及建设基地、通联支付平台、上海均和、宁波国创智能装备、大研工业机器人、远洋资本(中科致知)株洲教育城、上海小海龟基因精准医疗技术、麦格米特株洲拓展基地等9大项目,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众多领域,固定资产总投资73亿元。
与此同时,高新区还进一步挖掘应急安全产业的内在潜力,让其充分发挥产业优势。
时间拉回到2020年春天。应急安全产业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重点导入应急防疫物资供应企业,制定专项产业政策,出台《鼓励应急防疫物资生产供应管理办法(暂行)》,从设备奖补、税收优惠、租金补贴、投产支持和市场保障6个方面对防疫物资生产企业进行全方位扶持,除生产企业用工、原材料、物流等最基础的保障外,还亮出“真金白银”进行奖补,对相关防疫物资生产设备给予最高30万元的奖励。
截至2020年5月初,该产业链成功培育和导入包括中科蓝海、慕她生物、乐康防护等8家应急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超1.5亿元,实现产值突破3亿元。根据规划,株洲高新区争取到2025年,将其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动力安全产业名城,具有全国引领性的安全产业示范基地,具有区域带动性的安全产业集聚样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