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jpg

合肥高新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2019-10-08 13:11 来源:央广网

  2019年世界制造业大会9月23日在安徽合肥落下帷幕,合肥高新区众多优秀企业展示了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方面的科研成果,快速发展的合肥高新区让世界瞩目。9月26日,“游中国声谷 探量子中心——第二届全国知名财经科技媒体走进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高新区”)活动启幕,40余家媒体前来参观交流,领略“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科技实力。此次活动由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主办,中共合肥高新区工委办和云掌财经联合承办。 

  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工委副书记陆平在致辞中表示,合肥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经过28年建设,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科大讯飞入选首批四大国家AI开放创新平台,全国唯一的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筹)加速建设,形成了“中国声谷 量子中心”的园区品牌。 

  目前,合肥高新区已成为安徽省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合肥滨湖科学城创新成果转化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连续五年在国家高新区综合考评中稳居第一方阵,跻身国家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 

  依托中国声谷 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先行区 

  中国声谷是由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重点合作项目,是全国首个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包括以科大讯飞公司为主的核心区、孵化区以及多个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其中孵化区集聚了合肥市50%的人工智能企业,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级众创空间(粒子空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大“国”字号招牌。 

  在中国声谷展厅内,一件件人工智能产品吸引了媒体团的关注,包括能听话会打字的鼠标、交流无国界的 AI翻译棒、网络爆款产品“阿尔法蛋”等……各种各样新奇的智能技术产品让人惊叹不已,仿佛在科技星球畅游。 

  截至目前,中国声谷聚集企业600余家,培育和引进了科大讯飞、华米科技、国盾量子、科大国创、中科寒武纪、联发科技、北京君正、航天信息、新华三、腾讯、阿里、ARM等行业龙头企业,同时集聚了科大讯飞智能语音、中科类脑智能、神州泰岳智能写作、金山智能语义开放平台等一大批全国领先的开放创新平台,已经形成全国AI产业开放性创新平台最密集高地,助力合肥跻身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前五强城市(赛迪评价),2018年实现产值650亿元。 

  随后,媒体团一行来到科大讯飞研发主体楼,在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展厅内,媒体团见识了科大讯飞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多项先进科技成果,人工智能改变世界,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中国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产业领导者,曾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及中国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荣誉“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2017年12月,科技部明确依托科大讯飞建设认知智能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在人工智能高级阶段——认知智能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017年11月,科大讯飞入选首批国家四大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截至2019年1月31日,讯飞开放平台开发者总量约100万,总应用数59万,累计终端用户数22亿,日均总服务量47亿次,AI大学学员总量26万。 

  2018年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收入79.17亿元,同比增长45.41%。 

  做实科技成果转化 打造中国量子中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研院”)是由安徽省、中国科学院、合肥市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按照“省院合作、市校共建”的原则所建设的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在省院市校四方的共同努力下,建设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及“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合肥总控中心,率先在世界领域开展量子远程大规模保密通信应用工程。 

  “科技成果真正实现价值,最终要离开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杜江峰院士表示。在合肥市高新区,有一条横贯东西的云飞路,是远近闻名的“量子大道”,密集布局着一批量子领域骨干企业——国盾量子、国仪量子、本源量子、中创为量子等。 

  本源量子脱胎于郭光灿院士团队,是国内第一家以量子计算机的研制、开发和应用为主营业务的初创型公司。近年来,本源量子上线全球首个基于半导体量子芯片的量子计算云平台,初步建立了量子语言标准QRunes,开发研制了量子编程架构QPanda。2018年12月6日,本源量子向世界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款国产量子控制系统——本源量子测控一体机。目前,该公司已拥有超过10种各类量子计算芯片、量子功能芯片产品,推出基于32位量子虚拟机的量子计算免费体验平台,成功仿真64位量子电路。 

  2018年10月16日,国仪量子在合肥宣布中国首台脉冲式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诞生。这一“国之重器”的核心技术源于杜江峰院士团队,由国仪量子转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其正式商用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更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在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自动化控制与测量、脉冲成像技术、医学诊疗等诸多科学研究领域以及相关高精尖产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国仪量子成立3年来,其科学仪器产品已远销美国、德国、瑞士、以色列等国家,去年公司各类产品订单合同已接近1亿元。 

  目前,合肥市高新区拥有主营量子技术企业5家,量子关联企业20余家,全区直接从事量子领域的科研人员数达600人。合肥市量子信息产业相关专利占全国总量的12.1%,排名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 

  打造创新“策源地” 构建长效政产学研合作体系 

  高新区注重科研成果转化,由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等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市场化共享开放平台构成,构建长效系统化的政产学研合作体系。近三年来,通过实施名校名所名企合作战略,合肥高新区引进了中科院广州生命健康研究院、安徽大学绿色发展研究院、工信部五所军民融合研究院等30多个新型创新组织,累计建设各类联合实验室、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平台近100个,转化各类成果800余项,孵化企业600余家。 

  在先研院一楼展示厅,工作人员向媒体团展示了佳佳机器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公共安全、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由中科大孵化的科技创新成果。 

  截至目前,先研院已建设联合实验室49家,累计孵化企业212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已申请专利141项。采访中,先研院表示,将紧追世界科技前沿技术发展步伐,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建成具有国际影响的高层次人才聚集中心、高科技产业孵化基地和成果研发基地、转化基地。 

  聚焦核心技术引领 推动创新型产业集聚 

  建区以来,合肥高新区始终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围绕信息、健康、能源、环保等领域加强前瞻部署,探索出一条“科学——技术——创新——产业”的实践路径,培养建设了安徽省智能语音、人工智能、健康产业、绿色产业、先进制造等高端产业集群。2016年来,合肥高新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从603家增加到1025家,复合增长率为30%;累计培育上市公司22家、新三板50家,约占全省四分之一、全市一半。 

  高新区投资建设的合肥市集成电路验证分析服务ICC平台,累计投入达6000万元,2017年1月开始运营,已为企业提供EDA工具、硬件测试、人才培训、IP及MPW等服务。截至目前,高新区拥有集成电路企业150余家,占全市集成电路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中设计企业约占全国设计企业总数的10%。2018年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超280亿元,同比增长超19%。 

  随后,媒体团走访了华米科技、智飞龙科马、安科生物、科创中光、等大健康和环保企业。合肥高新区依托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和省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的“健康智谷”;依托重大工程、重大专项,加大对精准医疗、类脑科学、基因诊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新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发展力度。 

  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方向民表示,三年来,合肥高新区持续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切实解决科技型企业的痛点和难点。围绕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总体目标,努力打造完整的产业、创新、人才、金融等政策“支持链”,三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37余亿元,惠及企业超1万家次,持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和动力。 

  同时,合肥高新区着力构建创新创业最优生态,努力实现技术、人才、资本、政策等全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自2016年合创券推出以来,合肥高新区2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领取1.5亿政策资金,入库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达到207家,政策扶持效果显著。2019年还将启动金融超市、市场汇平台数字化改造,助推财政资金对广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实施精准滴灌。 

  下一步,合肥高新区将加快发展进程,重点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引领,开放发展,产城融合”四大战略,实现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到2035年,综合实力进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为创新型国家园区建设作出新贡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