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截图20180717093429268.jpg

苏银产业园迅速成长 助力银川高质量发展

2019-08-26 17:22 来源:银川晚报

  苏银产业园自去年11月18日启动建设以来,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按照医疗健康、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相关产业为主,精细化工、现代纺织为辅的“3+2”产业发展模式,加强基础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制定产业政策,积极招商引资,目前已落地项目22个,总投资61.1亿元。

  苏银产业园是苏银两市深化战略合作的重大实践成果,聚焦争创东西部产业协作发展的示范园区。自“开弓搭箭”以来,园区设计规划图,搭建架构图,绘就发展图,在“三张图”的引领下,半年多时间内,苏银产业园迅速成长,用真抓实干带动“发展速度”,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发展关键节点

  2018年8月

  银川市和苏州市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1月

  苏银产业园正式开园

  2019年1月

  自治区印发《关于认定苏银产业园为首家省(区)级开发区的批复》,苏银产业园解决了“名”的问题

  6月

  自治区印发《关于加快苏银产业园开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园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8月

  园区内已有包括晶睿、敏杰、宁夏天宫在内的22个项目落地,累计注册资本12.21亿元

  筑巢引凤 高端定位筑牢发展[基石]

  今年初,苏银产业园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东西部产业协作发展、银川都市圈等决策部署,立足苏银合作,结合市情、园区实际,启动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功能定位以开放创新为引领,致力于打造中国内陆开放创新新高地、东西区域产业协作新样板、银川都市东部拓展新核心。

  产业规划确定了以医疗健康、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相关产业为主,以精细化工、现代纺织为辅的“3+2”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启动能源规划、智慧城市规划,进行集电力、热力、燃气、分布式能源等专项规划于一体的总体筹划和部署,因地制宜为园区构建泛能网系统,推动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区域绿色、低碳、生态、智慧等高质量发展目标。

  更宽广的视野、更高目标的设计,定位高端的苏银产业园为投资者注入“强心剂”,半年多来,成功引进包括晶睿、敏杰、宁夏天宫在内的22个项目落地,累计注册资本12.21亿元,总投资61.1亿元。其中智能制造项目5个,电子信息项目3个,医疗健康项目3个,科技孵化项目2个,精细化工及其他项目9个。

  “目前,正在跟进对接兰州连华科技、重庆三沃石墨烯润滑油等40余个项目。”苏银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说,苏银产业园的首要目标是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加强产业合作。下一步,将着力开拓更多项目源,抓好落地项目开工,做好企业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园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着力做大做强园区经济规模,推动银川高质量发展。

  盘活存量 向空房空地要效益

  落实“转方式、调结构”最好的体现,就是要做好“扶新淘旧”,挖潜盘活存量用地,苏银产业园向空房要效益。

  面对落地企业迫切的用房需求,苏银产业园对原有空置厂房进行摸底,根据“以用为先”的原则,安排敏杰智能装备制造(银川)公司等新落地企业进驻闲置厂房,成为这里的“新主人”,企业当年签约、当年投产的愿景就此实现。

  优质项目快速投产,质量、数量双提升。为帮助新入园企业尽快落地投产,苏银产业园积极协调盘活区域内存量厂房近3万平方米。同时租赁智慧研发大厦部分楼层约3000平方米,为多家企业提供优质办公场所,着力打通项目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这边调优存量,那边做强增量,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经验,规划用地面积151亩,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面积约10万平方米,布局食品、生物医药、电子、零部件制造企业,同时规划少量单层车间,布局机械加工、大型装备制造产业。目前正在积极对接建设单位,争取年底前开工建设。

  枝繁巢暖 打造服务发展新高地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苏银产业园通过借鉴苏州工业园区成功经验,行使地市级经济管理权限,设立独立核算、封闭运行的财政管理体系,创新招商模式、成立招商引资领导小组、制定产业发展政策、践行亲商理念、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等一系列举措。

  “对于很多客商而言,优惠政策不再是他们投资时的主要考虑因素。广阔的发展市场、细致周到的服务反而成了他们考量的关键。因此,亲商的态度和贴心的服务就至关重要了。”据苏银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介绍,为更好地展示“亲商、安商、富商”理念,在项目服务中,苏银产业园对重大项目实行“专人负责制”,同时强化对招商人员的培训力度,变跑腿式服务为专家型服务,为入驻项目提供精细化、精准化、个性化服务。下一步,苏银产业园将继续按照苏州工业园区经验模式,完善产业招引扶持政策,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以项目为导向,以完善体制、机制做保障,以优惠政策做吸引,以超前服务理念做引领,营造良好服务环境,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记者 范晓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