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截图20180704093058802.jpg

白下高新区争创“全国一流、全省前列”名园区

2019-06-27 10:32 来源:南京日报

  连续三年在省级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考核中稳居前列,率先启动城市硅巷建设,“一区多园”发展模式在全市率先推行……作为全省面积最小的省级高新区,白下高新区发展势头丝毫不落人后。

  以“全国一流、全省前列”名园区为总追求,近年来,白下高新区立足资源聚合、推动发展聚力,积极打造科技创新高峰、产业创新高原、人才创新高地,跑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步伐,打造出活力彰显、动力强劲、生态优化的创新名园区,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提供了“秦淮样本”。

  A 打破空间瓶颈硅巷建设引领创新发展

  位于秦淮区东部的白下高新区,成立于2001年,是南京主城区内首家省级高新区。“白下高新区的特点是‘特而精、小而强’。”白下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目前规划面积为2.29平方公里,是全省面积最小的高新区,同时又地处主城区内,可供开发建设的空间相对有限,这决定了白下高新区必须走出一条创新为先、产业唯精、服务为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何突破空间载体制约,推动园区进一步发展?去年9月,秦淮硅巷蓝图发布,硅巷建设在白下高新区首先扬帆,以创新之姿、燎原之势起航。紧贴城市原有肌理,对现有老写字楼、老厂房、棚户区加以改造,释放创新空间,嵌入式容纳大街小巷创新创业者——秦淮硅巷使白下高新区找到一条突破空间瓶颈、推动科创发展的创新之路。

  秦淮硅巷的范围是以中山东路、龙蟠中路、月牙湖和秦淮河为围合,辐射门西片区,总面积约4.4平方公里。这里创新资源丰富,人才优势明显,并且有着完善的城市配套资源,为区域内科技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硅巷建设恰逢其时,从一开始就受到市、区的高度重视。”白下高新区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秦淮硅巷这个“源头活水”,将为实现区域内科技创新跨越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首先是努力实现人才的循环,研究探索解决科研人才流通中知识产权、身份待遇等问题的新路径,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业创新热情。其次是努力实现技术上的循环,不断促进科研成果落地产业化的循环过程。此外,还有实现资本上的循环。资本是科技创新的加速器,也是企业发展的接力棒。一个科技创新的活力区,也一定是一个资本投资的活力区。秦淮硅巷紧邻新街口金融集聚区,可以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的无缝对接。”秦淮硅巷可以起到“育小苗、助强苗”的作用,一旦企业发展成熟,长成“大树”,对发展空间提出更大需求,则可转至白下高新区核心区加速发展。

  9个多月以来,秦淮硅巷在全市先行先试,成功实现了多个“一批”: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地,一批创新生态项目快速推进,一批城市功能提升项目见实效。

  5月11日上午,秦淮硅巷创新发展大会在秦淮硅巷·永银体育馆举行。作为城市硅巷建设的先行地和标杆区,秦淮硅巷亮出了打破院墙隔阂、融通区内外资源、科创赋能老城复兴的耀眼成果:

  ——创新空间进一步释放。以中航科技城为先导,中电芯谷为带动,军民融合产业带为支撑,秦淮硅巷建设盘活科创载体18万平方米,今年将再增加20.7万平方米。同时,按照市委要求,门西地块纳入建设范围,进一步彰显“文化+科技”资源优势,构建起“一城一谷一带一片”的空间格局。

  ——创新资源进一步集聚。已落地南京砺剑光电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9家,占全区总量的近60%;孵化和引进科技企业50家,今年底将达200家。招商引资和科创载体建设同步推进,中国联通物联网全国总部、IBM认知物联网联合创新中心等先后落户。

  ——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加强与大院大所大企的深度融合,搭建政产学研金平台;引入海创岛、中关村天合等中介机构,形成以平台引中介机构、以中介机构促平台的联动机制。

  ——功能配套进一步完善。以城市有机更新为路径,在保留街区风貌的同时融入文化表达与现代元素,纵深布局优质教育、卫生、商业等配套服务,努力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对宜居宜业环境的向往。

  街巷格局里注入“高新”活力,一个生机勃勃的创新生态圈已现雏形!

  与此同时,首批总投资149亿元的重大项目签约,215亿元投资基金“抢滩登陆”,秦淮硅巷未来3年发展蓝图发布,秦淮硅巷党建联盟成立,南航大、南理工、28所、55所等单位与秦淮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秦淮硅巷创新发展大会上取得的一系列最新成果,更为秦淮硅巷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秦淮区主要领导表示,硅巷建设有效化解了秦淮作为老城区,人口密集、可建设空间有限的发展难题,将创新的空间扩展到了城市社区,为老城注入了发展活力,为产业发展带来了动力。

  B多元化引才育才留才汇聚全球创新资源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白下高新区多年来创新发展的强劲势头,和区域内丰富的科创人才资源分不开。

  据介绍,目前白下高新区共集聚科技创业人才282人,在全市各高新区中名列前茅。其中院士4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15人,“万人计划”3人,江苏省双创人才20人,江苏省科技创业家12人,南京市科技顶尖专家3人,南京市科技创业家、创新型企业家19人,南京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139人,南京市高层次创业人才46人,秦淮区高层次创业人才122人,海外留学人员创业人员70人。精英人才的大量集聚,为白下高新区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些人才工作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引才、育才、留才等一系列工作做法。

  引才是第一步。搭建平台引才、依托产业引才、围绕活动引才,近年来,白下高新区探索出一条多元化引才的路径,构建以白下高新区为核心,覆盖一区多园的多维度引才体系。通过举办中美青年创客大赛(南京赛区)、“创业金陵”南京科技创新创业大赛、留交会秦淮区专场活动等大型赛事,搭建平台、打造品牌,多渠道、多形式吸纳人才。在产业方面,坚持产业发展定位,突出精准引才,整合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制造产业资源,深入挖掘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推动以企引才、以才引才,形成人才、项目、产业集聚效应。积极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创新创业资源聚集地举办专场推介活动,将引才触角伸向各地。

  人才来了以后,更要注重进阶培育,才能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园区目前已经构建各级人才结构链,形成覆盖人才个体到团队、专家到草根、创业到创新,层次合理的人才生态结构。与此同时,确保惠企政策广宣传,帮助企业了解掌握政策、用足用好政策。针对这些企业在项目申报、经营、商业模式运营上经验不足的问题,园区也会为它们提供全方位的培育性服务。

  园区强化需求导向,推进“店小二”服务创新,尽全力留住人才。为此,园区收集整理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化需求,借助高新区“1+X”公共服务中心和“创业来吧”等平台作用,加强与创新型服务机构、风投、民营孵化服务公司等专业服务机构的优势互补,为企业搭建了学习、交流、进阶、招聘、宣传、服务六大平台,提供多层次、多维度的高效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创客文化,真正让人才能够留得住。

  如今,白下高新区吸引科技人才、汇聚创新资源的步伐早已不满足于国内,开始迈向国际。

  在去年12月出访北欧取得成果的基础上,今年5月26日,秦淮区“生根”出访代表团赴芬兰、挪威进行创新资源对接及项目洽谈。出访中,白下高新区与芬兰萨洛市物联网科技园签订意向合作协议。白下高新区科技人才处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保持对海外创新中心及联络站工作的持续跟进,和中国驻芬兰、挪威大使馆和芬兰驻中国大使馆、芬兰驻上海总领事馆等保持持续对接互动。通过有序梳理信息,建设档案资料库,明确专人进行长期跟踪等途径,白下高新区将确保“生根”工作持续有力推进,释放各类资源强化集聚辐射效应。

  C做优服务“政策洼地”变身创新创业热土

  科技创新,同样需要优质的载体支撑。现如今,白下高新区载体整体入驻率已达89%,这片两个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已经成为企业创新创业的热土。

  “2010年,我开车到白下高新区,那时候停车特别方便。现在要找地方停车,可是要花点时间了。”白下高新区工作人员的这段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白下高新区近年来招商工作结出的硕果。

  种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让“政策洼地”变成“营商环境高地”、创新创业热土的,也正是白下高新区优质的服务和营商环境。

  “1+X”公共服务中心是白下高新区优质营商环境的一块“招牌”。自上线运行以来,中心秉承“按需服务、全程覆盖、全域覆盖”的企业服务理念,构建起“线上+线下”相融合服务体系,按照 “1”(即政务服务功能)+“X”(即商务服务功能)的思路,整合人社窗口、项目申报、工商注册、建筑施工许可等百余项政务服务和百余家商务服务资源,策划百余场企业服务活动,服务包含白下高新区核心区、金蝶科技园、紫荆科技园、普天科技园等在内的“一区多园”数千余家企业,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8家,上市挂牌企业11家,专利申请4500余件,帮助企业成功申报各类项目资金超过2亿元。

  “新平台,‘心’服务,新征程”——成立运营满三年之际,秦淮区“1+X”公共服务中心全面提档升级,同时提炼了这个工作目标。与此同时,中心还将重点建好“一张网”,搭好“一个平台”,做强窗口服务功能,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提升白下高新区营商环境。

  在对企业的服务中,园区也发现,以前,企业刚来的一段时间,也是物业、资产、财务等部门集中上门开展工作、对接的时间。这些部门和对接的同志,对新企业来说,都是不熟悉、不认识的,难免会不适应。对此,园区从企业角度出发,按照“谁引进,谁牵头负责对接”的原则,把所有的服务链条整合起来,从招商到企业的进驻完成,全部由一个部门对接到底,最大程度上方便企业。

  去年9月30日,白下高新区在全省省级高新区中第一家挂牌成立行政审批局,实现实体化运作,承接47项行政审批权限,集中为高新区科技型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精准的“全链式”审批服务,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目前,高新区行政审批局运行良好,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这既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审批服务效能的一项重要举措,也为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础。

  高新区行政审批提升工作确有成效。近日,白下高新区又获一份喜报:2018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中,高新区上报“开办企业”“不动产交易登记”案例,平均办结时间分别为1.25天和0.77天,低于全省平均办结时间1.42天和1.08天。在省级高新区评级中名次靠前,获得省编办表扬。

  好的营商环境催生好的口碑。园区的企业家到外地时,常常会主动向别的企业推介白下高新区。

  站在新的起点上,秦淮将不断强化“用户思维”和需求导向,推进“店小二”服务创新,继续探索具有白下高新区特色的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模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与高新区“智慧园区”项目无缝融合,优化提升秦淮区“1+X”公共服务中心服务职能,为项目落地发展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最高效的服务。

  本版撰稿 秦萱 钟太昌

  本版供图 秦淮区委宣传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