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jpg

南充全市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1023个

2019-01-21 14:04 来源:四川新闻网

  2018年,南充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坚持“挂帅出征、挂图作战、挂责问效”抓脱贫,坚持“日暗访、日通报”暗访督查抓落实,大力探索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强化产业培育,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深入推行“五带五强”工作法,强化党建扶贫,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经市县两级验收,阆中市、营山县2个贫困县达到贫困县摘帽 “一低三有” 标准,初审全部合格;423个贫困村全部达到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标准,经市政府审定并公告,退出贫困村序列;7.7981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贫困人口脱贫“一超六有”标准,实现脱贫。

  1月16日,记者从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了解到,近年来,全市上下始终扭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围绕实现“村有当家产业、户有致富门路、人有一技之长”目标,在全市贫困村全覆盖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带动贫困群众入园发展、稳定增收,走出产业扶贫实现稳定脱贫的新路子。目前,全市建成脱贫奔康产业园1023个,带动贫困户9.1万户,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发展要素向产业园集中 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蒙蒙冬雾中,1月气温有时低得只有几度,但在顺庆区渔溪乡集凤寺村脱贫奔康产业园里,却是生机盎然,萝卜、白菜、莴笋、花菜等时令蔬菜长势良好。1月16日,记者来到集凤寺村脱贫奔康产业园时,村民伍志琼一边熟练地拔萝卜,一边跟一起劳作的村民聊着家常,红润的脸上不时露出笑容。

  “我现在既有土地租金收入,又有园区务工收入,每年收入可观又稳定。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十分满意。”谈及过去的苦日子,伍志琼感慨道,她丈夫常年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家里有两个上学的孩子。44岁的她既没有文化,也不懂技术,除了耕种家里的2亩地,平时只能到处打短工,在建筑工地提灰桶、当小工,这家还没完工就得赶紧找下家,很累,钱也不多。

  2014年,随着精准脱贫号角的吹响,集凤寺村通过流转土地,建起了脱贫奔康产业园。伍志琼把家里的2亩地流转出去,每年有1000多元租金收入。手脚麻利的她又到产业园里当起了工人,定期拿工资。“工作简单又稳定,每天拿现钱。我最满意的是工作地点离家近,打工挣钱和照顾家人两不误。”伍志琼说。

  记者了解到,占地3200亩的蔬菜基地是渔溪乡最大的脱贫奔康产业园,吸纳了20余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入园务工,每人每年务工收入8000元左右。目前,渔溪乡有4个脱贫奔康产业园,有农业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30余个。部分村子建起产业扶贫互助协会,由产业大户担任会长,负责向所在村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销售渠道,有力带动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贫困群众往往因无门路、无资金、无技术、无市场等因素,导致贫困,受自身条件局限,仅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实现脱贫奔康。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按照‘产业向园区集中、贫困户向园区集中、政策资源向园区集中’的思路,搭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平台。”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长邓强向记者介绍,产业向园区集中就是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现代农业、有机农业、农工结合、农旅结合为方向,根据贫困村自然条件和贫困群众种养习惯选定主导产业,采用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先进设施装备、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贫困户向园区集中就是根据贫困户实际情况,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下成为业主大户或家庭农场主,让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以政策资金入股,享受产业发展红利。政策资源向园区集中就是围绕园区聚集政策、匹配资金、整合项目、调兵遣将,确保资源集中、要素集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