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云端·特别报道】
1、重庆成立高新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
2020年6月2日,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在市科技局指导下,由重庆高新区、璧山高新区、永川高新区、荣昌高新区4个国家级高新区发起,联合大足、铜梁、潼南、涪陵、合川、长寿、綦江7个市级高新区共同成立。目前,联盟共有高新技术企业近1300家,研发机构近1000个,2019年实现生产总值超9600亿元。
据介绍,联盟的成立主要是发挥组织优势,推动成渝地区优化共塑区域创新生态,促进两地高新园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开展协同创新,将重点开展统筹产业规划、科技互联互通、组建专家智库、政策研究、园区整体推介等工作。
在统筹产业规划方面,将对接各方需求,统一规划产业布局,形成定位清晰、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的协同创新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在开展政策研究方面,将搭建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平台,分享国家和各地高新区发展最新政策,推动高新区与国内外优秀园区开展经验交流,统筹研究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保障措施;在组建专家智库方面,将推动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单位以及各类专业机构参与组建专家智库,组织开展高新区的共性课题研究;在整体推介园区方面,将统筹产业梳理与产业招商,整体推介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引荐客户资源精准对接各园区优势产业投资项目,引导我市高新区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带一路”建设,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和竞争。
据悉,联盟管理服务办公室设在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高技术创业中心,重庆高新区被推选为第一届联盟理事长单位。
2、江西南昌高新区入选首批试点园区
记者202年6月8日从南昌高新区管委会获悉,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日前正式上线。南昌高新区在全国110余个城市和园区的遴选中,成功入选“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园区,成为“科创中国”打造科技经济融合的“样板间”之一。
据了解,成为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的首批试点城市需要具备创新需求旺盛、具有国家战略、政府高度重视、工作基础良好、具备示范效应等特点。据了解,近年来,南昌高新区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2019年,高新区科技与研发投入占比达3.8%,比2018年提升0.9个百分点,科技支出7.09亿元,较上年增长10%。目前,高新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一等奖2个,二等奖10个;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9家,专利申请及授权量双双突破万件,技术合同交易金额首次突破10亿元,位居全省首位。
3、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2020年甘肃省第一批绿色园区
近日,甘肃省工信厅公布了甘肃省第一批绿色制造体系名单,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顺利通过评审,成功获批2020年甘肃省第一批绿色园区。
据了解,近年来,兰州经开区加快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示范引领作用,兰州经开区一方面发展循环经济,另一方面建好平台促进企业发展,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严格资源节约和环境准入门槛,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不断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下一步,兰州经开区将根据园区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要求,大力推进园区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精准服务企业,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绿色发展能力,实现增长动能转换与质量效益提升。
4、沈阳高新区发布支持企业上市政策 最高可奖励700万元
从企业上市报辅开始到最终上市成功,最高可享受700万元资金支持。在企业上市关键时间节点,可提前兑现鼓励资金,以支持企业完成上市冲刺。
国家级高新区沈阳高新区支持企业上市政策发布暨科技企业融资项目签约仪式,2020年6月8日在沈阳创新天地举行。
此举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全面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解决当地科技型企业融资需求。
业内专家表示,当日发布的众多政策,亮点颇多,可谓是给高科技企业在后疫情时代的崛起,打了一针“强心剂”。
加大企业上市扶持力度,成为此次发布的首条政策。主要亮点包括,降低企业股改上市成本;上市后备企业上市申请得到证监会受理或核准,分阶段对企业申请上市过程中聘请中介机构等费用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拟上市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当年起3年内,企业所得税保持年均递增15%的,每年给予企业最高100万元补助。
政策第二个内容就是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基金管理机构发展,鼓励投资机构投资上市后备企业。以公司制形式、有限合伙形式注册的股权投资基金,按照实缴资本达到1亿元,给予50万元扶持资金;实缴资本超过1亿元,每增加1亿元,扶持资金增加50万元,最高给予扶持资金200万元的标准,对基金管理人给予补助。鼓励基金公司投资上市后备企业。对于天使、VC、PE、并购、市值管理等类型基金公司当年投资上市后备企业,按实际投资额的2%给予基金公司奖励,最高奖励200万元。
亮点政策还包括,鼓励上市企业到高新区发展,对通过借壳方式实现境内上市,并将上市公司注册地迁至沈阳高新区,融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给予一次性200万元奖励。
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对企业在境外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或借壳上市的,一次性奖励200万元。企业上市成功后,对为上市做出特殊贡献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团队骨干人员给予奖励,上限不超过5人,奖励资金50-100万元。
2020年6月8日会议,还对东软医疗公司等5家上市报辅企业,提前兑现了鼓励资金。
此外,对于那些轻资产科技企业来说,当日会议传出一个福音,即由当地政府联合融资担保、银行等部门,打造“科技园区+科技银行+科技担保+科技服务平台”四位一体合作模式,有效解决轻资产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沈阳高新区所在的沈阳市浑南区,已有上市公司7家,其中有一家电子公司在2019年底登陆科创板,是辽宁省科创板“第一股”,也是全国半导体光刻设备“第一股”。此外,当地有新三板挂牌公司20家,辽股交挂牌企业292家,数量均居沈阳全市第一。
同时,基金管理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当地政府共出资参股基金12支,总规模13.02亿元,总体投资率达到74%。所投资企业包括当地多家上市后备企业,有力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年初以来,为对抗疫情冲击,当地政府制定出台了贷款贴息、担保费率补贴、信贷增幅奖励等多项金融扶持政策,有力撬动信贷规模大幅提升,2020年1-5月份,实现企业融资26.3亿元,有效促进了企业复工复产。
5、天津:3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
天津海关、天津市商务局2020年6月8日联合宣布:天津市出口加工区、东疆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获得中国国务院批复。
天津海关副关长刘心同通报了上述3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升级综合保税区获批,以及天津海关支持地方综合保税区建设的情况。加上之前已经通过验收的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截至目前,天津市共有4个综合保税区,面积为13.41平方公里。
刘心同介绍,多年来,天津海关全力支持天津市特殊区域的发展,特别是把特殊区域作为天津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制度创新的主战场,近几年,该关已在特殊区域累计推出100余项监管创新制度。目前,天津市特殊区域已实现融资租赁、检测维修、汽车保税仓储等15项政策落地,其中部分业务发展态势良好,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目前,天津租赁产业已全面与国际接轨,全球排名前25位的飞机租赁公司中,一半以上在天津开展业务,累计交付飞机超过1500架。此外,天津租赁产业聚集效应已逐步显现,截至2020年5月底,天津聚集租赁公司约3400家,累计注册资本金约4500亿元人民币,飞机、船舶租赁业务全国占比超过80%。
此次天津市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东疆保税港区转型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的获批,有利于天津市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和自贸试验区政策优势,积极发展全球保税维修、研发设计、跨境电商、服务外包、融资租赁等高端业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
综合保税区是指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实施封闭监管,以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为基本功能并赋予配套的特定税收、监管政策的特定功能区,也是目前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开放层次最高的特殊区域,作为中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对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