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云端·特别报道】
1、湖北自贸区发展获政策力挺
《经济参考报》2020年6月5日刊发题为《湖北自贸区发展获政策力挺》的报道。文章称,2020年6月4日,商务部发布《关于支持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提升贸易发展质量、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加强组织保障等5个方面推出24项具体措施,支持湖北自贸试验区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其中,在提升贸易发展质量方面,将进一步培育湖北外贸发展新动能。《通知》提出,将支持湖北自贸试验区建设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支持相关片区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创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
在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方面,《通知》明确,将支持湖北自贸试验区结合发展定位先行先试,探索建立反向定制产业基地,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支持有关片区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应链体系;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指导,推进消费升级、服务升级。
2、广西自贸区“云上”招商引客来
“现在广西与东盟的经贸合作愈发紧密,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广西自贸区落户,未来这里的发展潜力非常大。”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厚刚2020年6月6日在广西南宁举办的2020年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云推介云招商云签约活动上说。
本次“云上”招商推介活动通过线上直播的形式进行招商推介,搭建各界人士足不出户便可一键对接的平台。据统计,超2万家定向邀约国内外企业进入线上会议厅观看直播,在线观看流量达35.9万人次。
这是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首次面向全球开展的大型招商引资活动。活动促成签约项目31个,项目涵盖生产基地建设、绿色农业、智慧智能产业园、电子商务、物流运输等内容,总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蒋连生表示,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将着力制度创新,大幅度降低企业的制度性成本,同时对标对表国际规则和世界先进水平,着力打造亲商、安商、富商、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为中国企业进入东盟市场和东盟国家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全方位服务。
3、海南生态软件园:数字经济支撑逆势增长
2020年一季度,海南澄迈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为30.92亿元,同比增长61.3%。其中,以数字经济为主导产业的海南生态软件园增长势头尤其强劲,一季度税收合计8.12亿元,同比增长34.88%,贡献了全县56.5%的税收。数字经济一枝独秀,成为澄迈经济实现逆势增长的重要支撑。
多年来,海南生态软件园坚持围绕绿色科技主线,不断创新和升级产业定位,始终站在产业前沿风口不断完善相关配套,建成了包括教育、医疗、商务、居住等于一体的产业微城。“目前,园区入驻企业累计5159家,2020年一季度新增企业326家。”海南生态软件园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淳至介绍,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软件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区块链为主导,创建了全国首家省政府授牌的区块链试验区,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发展数字文体、数字健康、数字金融、数字服务等,培育和发展千亿级数字产业。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最关键的生产要素。”杨淳至说,迎接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软件园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通过科技手段驱动产业创新和制度创新,实施“链上海南”行动计划,构建数字新基建,助力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在不少企业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停工停产,经济大盘受到冲击时,以线上业务为主的海南生态软件园数字经济异军突起。以平台经济为例,截至2020年2月份,园区有51社保、椰云网络等37家平台企业与当地税务部门合作,参与信息共享税收管理,即税务部门委托平台代收个税,累计为全国246万名自由职业者办理临时税务登记,平台企业缴纳各项税款2.67亿元。
园区企业海南自贸区椰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企业已全面复工复产,椰子竞技积分、旅游消费积分、灵活用工、云游戏发行4个板块业务迅速发展。一季度实现营业额4.3亿元,纳税近3000万元,双双超过2019年的全年指标。
2020年4月15日,海南生态软件园管理局挂牌成立。挂牌后,园区被赋予相应省、县级管理权限,最大程度实现了“园区说了算”。对入驻企业来说,很多审批事项不再需要跑省里,决策和审批效率大大提高。
“管理局的成立,有利于海南生态软件园进一步发挥园区的科技优势和特点,探索‘数字园区’建设,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园区线上综合服务平台,进一步深化极简审批改革,在企业设立、税务办理、企业资质办理、政策兑现等服务上实现‘一网通办’。同时契合数字经济发展需要,通过科技手段驱动制度和产业创新。如基于‘链上海南’行动计划,在数字健康、数字文创、数字服务、数字教育等领域探索开放创新,激发产业新动能,助力构建海南自贸港数字‘新基建’,推动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发展。”澄迈县县长、海南生态软件园管理局局长司迺超表示,“管理局的任务一是做好风险防控,‘管得住’才能‘放得开’;二是在互联网产业发展方面,做好产业规划,助推互联网产业发展;三是为入驻企业提供极简入园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以充分利用国家战略契机和政策红利,为入驻企业创造价值,助力海南自贸港数字经济发展。”
4、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面向全球“云”招商 签约超80亿元
2020年6月6日,2020年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云推介云招商云签约活动在南宁举行,这是广西自贸试验区首次面向全球开展大型招商引资活动,促成签约项目31项,涵盖生产基地建设、绿色农业、智慧智能产业园、电子商务、物流运输等内容,总投资额超80亿元人民币。
广西自贸试验区“三云”招商推介活动以“活力广西自贸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为主题,线上邀请2万家商协会、企业代表,通过多个媒体平台同步直播的形式,向世界抛出加入自贸试验区“朋友圈”的橄榄枝。来自中国、新加坡、荷兰和德国等国家的企业,现场连线分享了在广西自贸试验区投资的体会,并以中英双语进行全球、全网直播。
2019年8月,中国公布新设广西自贸试验区。该试验区由南宁、钦州港、崇左三大片区组成,总面积119.99平方公里,旨在建成引领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活动现场,南宁片区就主导产业、专享优惠政策和重点项目等,向全球投资者进行了招商推介。据介绍,南宁片区重点发展现代金融、智慧物流、数字经济、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制造产业。自去年8月揭牌以来,南宁片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政策创新为支撑、产业发展为导向,全力推进片区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累计新增企业达3941家,占广西自贸试验区新增企业总数的52.67%。2020年以来,片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创新招商模式,在困难中努力奋进,实现新增企业2078家,占比达75.32%,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下一步,南宁片区将结合“三企入桂”等活动,精选招商引资目标,推动更多总部经济落户,大力引进现代金融、数字经济、智慧物流、文体医疗等重点项目和企业,加快培育发展片区特色产业。
在企业现场连线中,南宁片区优异的营商环境获得了不少入驻企业的点赞。新加坡太平船务集团执行主席张松声表示,自入驻南宁片区以来,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项目得到了自治区和南宁市的大力支持,一系列实在的服务和优惠的政策,为企业发展增添了动力。
据统计,本次活动促成签约项目31项,总投资额超过80亿元人民币,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关各方签订《关于推进北部湾港保税燃油供应基地建设工作备忘录》等。其中,南宁片区签约项目9个,投资额共54.71亿元,包括正邦集团广西片区总部基地建设项目、超然智能家居设备生产基地项目、中国—东盟黄金产业园区等。
5、天津港保税区:打造海洋全产业链
近日,天津港保税区出台《天津港保税区支持海洋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重点关注海工装备、海水淡化、保税维修等海洋产业领域,并在京冀产业承接、“一带一路”业务拓展、海洋人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任务。《若干政策》推出,就是要发挥保税区临港区域海域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制造业龙头集聚的优势,支持海洋产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寇晓霜说。
2017年,天津临港区域并入天津港保税区。作为全国首批14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之一,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聚焦发展海工装备、海水淡化及氢能产业。目前,天津临港区域拥有10万吨级大沽沙及5万吨级高沙岭两条自主航道,建成万吨级以上码头20余个。区域内汇聚了海油工程、新港船舶、博迈科、太重滨海等龙头企业及蓝十字、中海科技等上下游配套企业。2019年,天津港保税区海洋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27.7亿元,同比增长39.1%;2020年产值预计可达37.6亿元,同比增长35.7%。
在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方面,《若干政策》鼓励现有海工装备企业建设工程中心、科技中心等创新平台,经评审后可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资金的10%、最高500万元的奖励。对新设立的海工装备制造项目,保税区将给予企业80%的发展金支持。同时,鼓励设立设备或原材料集中采购结算平台、技术交易平台等服务业平台,并给予一定比例的企业发展金支持。
在保税维修方面,对区内企业开展保税维修业务,将给予75%的企业发展金支持。在符合环保要求的情况下,保税维修企业可按非保税区模式开展固体废弃物处理。在海水淡化方面,保税区对海水淡化保障供水需求的项目,按年实际供水量每吨1元给予补贴,单个项目补贴额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另外,还鼓励引入战略投资者,推广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PPP项目。
在天津港保税区注册的博迈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制造海洋工程的生产设施,包括海洋工程平台的各种模块化组件,其产品已随着“一带一路”拓展,参与到海外项目中。
“参与国际竞争,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是根本。新政策对于企业的研发、提升技术水平都出台了优惠政策,这是对企业发展最直接的促进;对劳务用工平台、税收的支持,对企业降低成本将大有帮助。”博迈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轮值主席吴张华说。
对开拓“一带一路”业务领域,天津港保税区将在通关环节协助办理绿色通道。鼓励将“一带一路”业务收入分开核算,订单收入首次超过1000万元的,可给予最高不超过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并给予75%的企业发展金支持。
在服务京津冀海洋产业方面,天津港保税区将对北京转移的海工装备、海水淡化项目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对实际利用资金在5000万元以上并在区内实际经营的航运高端服务企业,根据其地方经济贡献给予一定比例奖励。对海洋企业在保税区牵头成立的海洋产业联盟,经认定给予20万元的一次性开办补贴。
“这些具体措施,充分考虑了海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及痛点问题,力求构建海洋产业发展全产业链,打造海洋产业发展生态圈,以此促进保税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天津港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寇晓霜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