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园区|江西广昌为园区9户企业发放贷款1.1亿元;海口2020年以超常规速度加快园区建设 拓展对外开放空间

2020-05-27 13:0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经云端·特别报道】

  1、江西广昌为园区9户企业发放贷款1.1亿元

  金融帮扶措施实、减税降费降成本,广昌县多措并举为企业注入“强心剂”,助力复工复产。

  开展政银企对接,“一企一策”精准帮扶,银企签约金额达2亿元。对接信用贷款1000万元、担保贷款1000万元、专项再贷款4000万元、融资需求2000万元,惠及该县致纯、丰登等15家重点企业。为园区9户企业发放贷款1.1亿元,解决企业因疫情导致货款无法按时收回而出现资金紧张的问题;协调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针对小微企业免费赠送“平安乐业福”保险产品,为每家小微企业免费提供100万员工救助金,目前,30余家园区企业已免费领取该保险产品,投保人数979人,累计保额2200万元。

  同时,通过减免中小企业税费等方式纾解企业之困,目前共为纳税人减免税额316.68万元、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金额2134.44万元,为25户纳税人的房土两税减免申请,房产税共减免242728.77元、城镇土地使用税346366.18元。对企业2月份厂房租金实行免收,3、4月份减半收取,共惠及了31户企业及商户,共减免租金约为75万元。

  2、海口2020年以超常规速度加快园区建设 拓展对外开放空间

  海口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2020年5月26日开幕。记者从会上获悉,海口市2020年将以超常规速度加快园区建设,全力推进建设江东新区。

  海口市市长丁晖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产业园区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平台,是海口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2020年海口将实施基建提速、土地收储、效益倍增“三大计划”,让“项目进园区、园区说了算,有权能定事、有钱能办事”,真正把园区打造成自贸港做大流量的“量点”和突出实效的“亮点”。

  2018年6月3日,海南宣布设立总面积约298平方公里的海口江东新区,将其作为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点先行区域。

  丁晖表示,2020年海口将推进江东新区高质量建设。完善片区控规和专项规划,推动重点建筑设计全球招标比选。加快总部经济区和临空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配套,加快国际社区建设。计划年内完成土地收储4000亩,启动3个集中安置小区建设。聚焦总部经济、金融会展、服务贸易、航空维修、空港物流、融资租赁等重点领域加大产业招商,确保年内500家企业注册、100家企业签约、20家企业摘牌拿地,总部经济营收超过330亿元。

  海口市发改委当日介绍,2020年海口江东新区计划总投资195亿元,主要用于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高起点谋划产业布局,推动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投产。

  除海口江东新区外,2020年海口市将加快国家高新区提档升级,集聚发展制药、医疗器械、传感器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综合保税区创新发展,对接国际最高水平开放形态的货物出入境监管模式,推进贸易便利化、自由化;培育打造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数字经济,打造现代旅游产业园区。

  丁晖介绍,2020年海口在拓展对外开放空间上,将持续加密国际直达航线,完成美兰机场二期建设,启动三期前期工作,打造面向太平洋、印度洋的航空门户枢纽。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承接更多外国驻华领事馆和国际组织机构、境外商务办事处落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创建产业合作园区。

  在对外交通方面,海口将整合港航资源,加快琼州海峡港航一体化,推动湛江至海口高铁建设。

  3、山东青岛:借上合示范区春风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擘画了青岛开放发展的大坐标:在青岛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旨在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拓展国际物流、现代贸易、双向投资合作、商旅文化交流等领域合作,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强中国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山东省委主委、青岛市委主委,青岛市副市长栾新表示,青岛正抢抓国家战略,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机遇的春风已经到来。

  2019年,上合示范区总投资571亿元人民币(单位下同)的45个项目加快推进,新增307家贸易类企业入驻;青岛对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进出口345.1亿元,增长16.1%。

  据了解,上合示范区地处青岛海、陆、空、铁枢纽15分钟经济圈内,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发展多式联运的独特优势,多式物流中心在这里崛起,担当起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互联互通的“排头兵”。截至2019年底,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已开通16条国际国内班列,全年运量突破67万标箱,同比增长25%。

  物流通道的贯通让贸易通道也活跃了起来。青岛多式联运中心加速由“物流通道”向“贸易通道”转型,来自中亚国家的矿产品、优质面粉、畜产品等特色产品以及日韩的电器、化妆品在此转口,让青岛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贸易枢纽。

  得益于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地方经贸合作的系列举措,青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愈发密切。数据显示,2019年,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563.1亿元,增长30%,占全市外贸总值的26.4%。

  同时,青岛企业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产能合作,积极拓展海外市场。2019年,青岛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53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4.47亿美元,实际投资额2.35亿美元。青岛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15个国家新承揽项目44个,合同额30.98亿美元,同比增长9.7%;完成营业额36.89亿美元,增长35.7%。

  上合示范区是一个跨越国境、双向合作的新平台。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园区,上合示范区从成立之初就突破单向招商引资园区模式,通过多双边区域双向投资贸易合作推进跨境发展,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共商共建,实现共享共赢。

  在巴基斯坦,中国境外首个经济贸易合作区海尔鲁巴经济区正带动当地经济加速发展;在俄罗斯,海尔加快投建工业园和智能工厂,与当地政府一起推动家电全产业链的智能升级,提升当地智能制造水平……通过上合示范区,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可以更加畅通和高效双向流动。

  4、辽宁省出台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方案

  随着抚顺市获批设立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日前,辽宁省印发《中国(抚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将以探索跨境电商B2B特色新模式为重点突破口,力争经过3-5年改革试验,把综合试验区打造成为“便捷物流通关渠道+特色跨境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具有区域和产业特色的综合试验区,形成资源枯竭型城市创新转型“抚顺模式”。

  根据方案,抚顺跨境电商综试区将按国家“单一窗口”标准规范,建设抚顺市跨境电子商务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并进一步拓展税务、外汇、邮政、金融等多位一体的信息化政务服务,形成“一点接入、一站服务、一平台汇总”。

  同时,方案提出要优化提升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平台,积极筹建并依托抚顺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综合试验区,重点建设抚顺经济开发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及核心物流园区、抚顺县东北亚木制品加工产业园区、新宾道地药材产业园区、清原特色农业产业园区、顺城区石蜡特色小镇、东洲区精细化工产业园区,打造“1+5”(“一核五园区”)多区联动、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全域跨境电子商务产业规划格局。

  方案明确,抚顺跨境电商综试区将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中心、国际快件处理场地、邮件安全中心、多元化仓储中心和分拨中心,引进具有国际经营许可的邮件、物流、快递、配送企业及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等供应链服务商,推动商品货物集聚抚顺。并鼓励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之间开展合作,为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提供在线支付结算、在线融资、在线保险等便捷完备、风险可控的一站式金融服务。

  此外,抚顺跨境电商综试区将依托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理工学院、抚顺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等院校开设跨境电商的相关专业课程,开展专业培训,并支持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基地、专业商协会及社会培训机构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开展订单式的业务培训,培养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化人才,促进抚顺市跨境电子商务与国际接轨。

  为推动抚顺市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抚顺市政府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抚顺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和协调推进综合试验区建设。同时将围绕跨境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金融、财税、人才、信息、研发、土地等政策,并鼓励和引导企业用好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加大对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提升抚顺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竞争力。

  5、南京江宁开发区新基建家族再添生力军

  日前,在江宁开发区举办的新基建产业生态招商推介会暨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上,总投资超200亿元的16个产业项目宣布成为园区新基建“家族”的新成员。

  发展新基建,江宁开发区具备先发优势,目前已形成绿色智能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网三大千亿级新基建“强关联”产业集群。特别是2020年以来,江宁开发区全力应对疫情挑战,把新基建作为撬动新投资、培育新动能的发力点和突破口,新基建关联产业逆势增长。2020年1-4月,园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8%,智能电网产业产值增长23%,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增长43.6%。

  当天签约的16个项目投资总额达201.5亿元,将给园区新基建板块带来强劲推进力,其中,内资项目12个,总投资135亿元,外资项目4个,总投资9.5亿美元,行业领域涉及5G通信、智能电网、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智慧物联等领域。

  这批项目中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比例较高,未来有望释放巨大辐射力。江宁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发力“新基建”,目前园区拟定了四个方向:争取用3年时间,构建起以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为核心的基础信息产业集群;以新能源汽车、城际轨道交通、智能出行为核心的枢纽交通产业集群;以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等为核心的智慧能源产业集群;以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等为核心的科创产业集群。

  2020年,开发区计划实施75个总投资近700亿元的新基建和关联产业项目,全力推动包括东南大学智能装备创新中心科技园和5G与未来网络产业创新基地、云美科技国际合作园等在内的5个新基建关联产业重大载体项目,营造新基建产业投资和发展的完善配套环境。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