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云端·特别报道】
1、西藏首个综保区获批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拉萨综合保税区,标志着西藏第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第一个综合保税区设立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据悉,拉萨综合保税区位于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C区,封关区域面积为0.84平方公里,是拉萨市“一心两翼、南联北通”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拉萨综合保税区紧邻青藏铁路拉萨货运枢纽,连接青藏公路、川藏公路的拉萨城市快速通道穿区而过,距离拉萨国际机场40公里,区位优势突出、交通优势明显,是西藏自治区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南亚陆路大通道”的重要载体,是把拉萨市建设成为面向南亚开放中心城市的关键抓手。
拉萨综合保税区实行封闭管理。建成验收合格后,拉萨综合保税区将享受现行综合保税区相关税收和外汇管理政策。拉萨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拉萨海关将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给予拉萨综合保税区全方位支持、服务,扎实推动申建后续工作。
2、河北廊坊临空经济区规划获批 高起点建设未来航空城
以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为总体发展定位,廊坊临空经济区正在积极落实《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和临空经济区(河北部分)3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和13个专项规划,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航空城。
近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河北部分)3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和13个专项规划正式获批,全域覆盖、分层管理、分类指导、多规合一的高质量规划体系,为廊坊临空经济区大规模开工建设夯实了基础。“我们将严格按照规划编制要求,实施清单化管理、开放式建设、市场化运作,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航空城。”河北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表示。
科学规划
2020年5月1日,在廊坊临空经济区临空服务中心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紧张作业。项目负责人介绍,力争年底建成投用。
建设未动,规划先行。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廊坊市依据上位规划,会同河北省有关部门,聚集全国乃至全球规划人才,多次组织专家研讨,最终编制形成“3+13”高质量规划体系。
“编制‘3+13’规划体系时,我们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突出强协调、重统筹、留空间。”廊坊临空经济区综合部部长、廊坊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黄运然说,廊坊严格落实与临空经济区大兴片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强化与廊坊中心城区、永清城区、固安城区在生态、产业、交通、市政等多个方面的规划统筹。在落实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统筹3个控制性详细规划和13个专项规划,实现多规融合,在成果中做到数据咬合,实现规划“一张图”。
科学规划为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廊坊临空经济区正以“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为总体发展定位,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商贸物流重要枢纽、新型工业化基地、全球创新高地和开放发展先行区。
2019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投运后,廊坊临空经济区全球系列精准招商和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提速。2019年9月至年底,廊坊市先后在国外重点城市举办了10场全球招商活动,签约意向项目30个,总投资1565.5亿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航一个月,总投资149.58亿元的南航华北培训基地等首批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
2020年3月2日,投资158亿元的荣盛金融大厦、民航科教产业园、宏芯高性能国产化服务器制造和云计算产业中心等9个重点项目破土动工;4月9日,临空经济区116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全面开建;4月30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线高速公路廊坊空港段试通车,从廊坊市区驾车10分钟可直达临空经济区。
精选项目
近期,廊坊临空经济区利用智联网平台,采取不见面、“键对键”招商方式,吸引了大批优质项目踏“云”而来。
目前,廊坊临空经济区招商项目管理平台中,涉及全球招商企业349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90家;正在洽谈的项目262个,已签约58个,重点跟踪项目84个,覆盖国内外科技创新产业、航空物流业、航空服务保障业、临空高端服务业等板块。
记者了解到,在100平方公里的廊坊临空经济区内,规划建设用地只有46.8平方公里,其余全部为生态用地。空间有限,什么样的项目才会受到临空经济区青睐?在廊坊市政府2019年12月初印发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片区产业准入和注册登记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先进制造业、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新兴生活性服务活动5大类项目被列入“鼓励类目录”;而一般性的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等,则明确归为“禁止限制类”。
目前,廊坊已明确临空经济区起步阶段项目投资强度要达到500万元/亩以上、亩均税收要达到50万元/年以上,容积率控制在1.0至2.0,并建立起严格的产业准入和项目退出机制,通过实施产业准入指导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提出5大类53小类鼓励性目录,12个门类63条具体管控措施,确保临空经济区建设高标准开局。
深化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实施路径研究,廊坊力求京冀规划“一张图”,把项目布局明确到组团、细化到地块,明晰了“1+2+3”核心产业体系:1个先导产业,即新一代信息技术;2个培育产业,即高端智能装备和生命健康;3个支撑产业,即航空科技创新、航空物流和高端产业服务业。同时,划定了科研创新区、高端产业制造区、航空服务功能区三大功能区。
“我们的目标是将临空经济区打造成全球创新成果产业化高地。”廊坊临空经济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海川说。
创新机制
据了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核心区面积150平方公里,其中北京片区50平方公里、廊坊片区100平方公里。2019年8月底,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在临空经济区内正式挂牌,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其中北京方面9.97平方公里,河北方面10平方公里。
“这是全国首个跨省级区域的自由贸易试验片区,意味着这里将在体制机制协同创新上挣脱更多束缚,突破更多限制。”廊坊临空经济区自贸综保推进部副部长王志信表示,片区将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合作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在国家有关部委和河北省的大力支持下,廊坊大胆试、大胆闯,加快推进制度创新核心任务落实。2020年1月,已出台实施方案,明确192项共性制度创新清单和25项个性制度创新清单。
“我们正与自贸试验区内相关市场主体、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同时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全面推进制度创新。”王志信说,目前25项制度创新清单中,已有14项取得阶段性成果。
截至目前,中国(河北)自贸区大兴机场片区廊坊区域已全部承接首批下放的44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和23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同时,通过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工作,廊坊以国家层面设定的523项和省级层面设定的17项涉企经营事项为基础,共梳理出78项廊坊市级实施的改革事项,涉及22个职能部门,按照事项“进四扇门”要求逐一明确改革方式。
“我们将全力支持临空经济区对标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雄安新区等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区域,营造有利于打造国际一流航空枢纽、促进全面扩大开放的发展环境。”廊坊市市长赵革说。
3、湖北自贸区宜昌片区:税收组合拳助力稳外贸
“在资金周转遇到麻烦的时候,税务部门先后为公司办理了3次出口退税共计589万元,目前已全部到账。”中船重工中南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会计张晓燕说,公司每年钻铤出口收入占公司销售额的60%,这笔资金将用来发放职工工资及采购原材料。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湖北宜昌高新区(自贸片区)外贸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一些困难。宜昌高新区税务局针对企业需求精准推出了“税法宣讲上网路、减免退税走快路、数据运用找出路”等组合措施,用税收助力外贸企业稳产。目前已为宜昌自贸片区25家外贸企业办理出口退税1715万元,为26家企业提供了供应链“大数据”服务。
“作为一家主营显示器、液晶电视研发、销售的企业,一季度出口收入下降了80%。这次到账的234万元出口退税,让企业缓了一口气。”湖北世纪联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孙建中说。
除了运用出口退税政策帮企业解困,宜昌高新区税务局还运用大数据为企业收集供应商、采购商信息,方便企业与上下游行业进行产销对接,开拓市场。“得益于税务部门传来的200多家采购商信息,我们已与小米、京东等达成了初步协议,自有品牌泰坦、游戏悍将的销售也开始放量,销售额约5000万元。”孙建中介绍,出口业务的目标客户也由欧美市场转向亚洲区域,目前已与台湾宏碁、技嘉及韩国三星等达成合作意向,签订了200万美元的销售合同。
4、重庆打造主城都市区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上获悉,重庆将打造主城都市区,范围涵盖原主城9区、渝西地区12个区以及3个功能区,通过扩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布局等措施,进一步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据了解,重庆主城都市区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即原主城的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9区;主城新区,即渝西地区的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12个区,这一范围还包含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万盛经开区3个功能区。主城都市区面积、常住人口、经济总量分别达到2.87万平方公里、2027万人和1.8万亿元。
其中,中心城区将围绕“强核提能级”,加快集聚国际交往、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等高端功能,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做靓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特别是推进“两江四岸”核心区整体提升,在以长嘉汇大景区16平方公里为核心、联动周边“两江四岸”大约50平方公里的这个区域一体规划、整体提升,打造国际化山水都市风貌展示区。
主城新区将围绕“扩容提品质”,统筹抓好长寿、江津、璧山、南川4个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涪陵、合川、永川、綦江—万盛4个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大足、铜梁、潼南、荣昌4个桥头堡的城市发展和品质提升,当好新型工业化主战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重庆市发改委主要负责人表示,重庆主城都市区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双核”之一,在全市发展大局中地位至关重要,有利于推动与成都相向发展,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有利于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加快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有利于做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功能。
5、粤港澳大湾区首趟国际邮政专列从新疆出境
一趟驶自广州、满载41个集装箱的国际邮政专列日前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顺利出境。专列将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最终抵达目的地立陶宛。
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开行的首趟国际邮政专列,全程10779公里,也是目前我国运输距离最长的邮政专列。
此趟专列2020年5月9日从广东(石龙)启运,载有服饰鞋帽、玩具箱包、电子产品等出口产品,总重逾248吨。专列5月15日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产品运抵立陶宛后,再分发至西班牙、英国等26个国家。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航空运能下降,国际物流渠道收窄,中欧班列对畅通国际货物运输通道发挥了重要作用。
霍尔果斯海关监管三科关员吕望晟介绍,为助力中欧班列发展,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霍尔果斯海关、铁路等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服务力度,出台多项措施,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压缩通关时间,确保中欧班列稳定高效开行。
6、重庆高新区有400多名随叫随到的“店小二”
近日,在重庆高新区西永微电园企业广达(重庆)电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达重庆”)车间,12条生产线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工人在生产线旁忙碌着。这番热闹生产场景,背后也有重庆高新区“店小二”的功劳。
原来,重庆高新区管委会针对企业复工难题,推出“一企一策”服务,被称为“店小二计划”。企业遇到困难时,400多名党员干部当随叫随到的“店小二”,提供全过程、无缝隙、保姆式服务,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客户在催单,生产线不仅不能停,还得尽快开足马力。”广达重庆处在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环节,疫情期间面对防疫和缺工的双重压力,企业负责人一度非常焦虑。
面对这一实际问题,由重庆高新区相关部门、镇街和西永微电园的干部员工组成的“店小二”队伍第一时间进驻广达重庆。首先解决企业用工难题,通过与相关区县直接联系,积极开行复工专车实现员工“从家门口到厂门口”的一站式抵达,促进原有员工尽快复岗,吸引新员工到岗。
“一台笔记本电脑,需要各种零件上万个,仅主板上的零件就有2000-3000个,必须是全链条的复工复产,我们才能实现持续生产。”广达重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以广达重庆为例,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达到数百家,任何一家在复工环节出现问题,整个产业链的运转都将受到影响。介于此,重庆高新区“店小二”对上游重点配套企业进行了逐一协调帮扶,全链条产能稳步回升,让企业“火线扩产”有了底气。
截至2020年3月初,广达重庆在职员工已达到3.3万人,上岗人数2.8万多人,比2019年同期多1万人。如今,广达重庆拿到比2019年同期多一倍的订单,新增了三条SMT生产线,笔记本电脑日产量达17万台/天,创历史新高,4月当月产值112.26亿元,同比增长86.5%。
重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出“店小二计划”后,他们又配合建立了服务企业“五个一”机制,即为重点企业配备一名服务专员、为重大招商项目配备一个服务团队、为重点园区建立一个服务专班、为重大产业专项建立一个推进团队、建设一个综合性企业服务工作网络平台。
最近,重庆市创想公司总经理刘德燕接到的“加单”电话不断。2019年底,备货加上技改,公司花钱不少。疫情发生后,企业资金顿时紧张。“刚过完年,上游材料商就电话催款。若不按期打款,仅钢材一项,公司就得每天支付2000元违约金。”
另外,下游企业——生产摩托车的隆鑫机车公司预订了一批油箱,天天催着要货。上游催账,下游催货,焦头烂额之下,公司只有求助重庆高新区“店小二”。
“现在,企业之间更需要同舟共济。大家互相拉一把如何?”通过“店小二”居间协调,隆鑫机车算了算长远账,决定提前支付创想公司200万元货款。
拿到钱后,创想公司顺利复产,油箱源源不断供给隆鑫,随即一辆辆摩托车下线,整个产业链加速运转。2020年4月,隆鑫国内订单逆势上扬。
目前,重庆高新区400多名“店小二”先后为海尔、格力、宗申、隆鑫、鑫源、驰龙摩托、富士康等重点企业协调供应商,促进了家电、汽摩、电子产业的产业链稳定。此外,截至2020年4月共为156家中小微企业申报各类发展专项资金1108万元;预计上半年为企业争取电费优惠2000万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