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云端·特别报道】
1、上海出台新政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2020年5月15日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吴金城介绍了新出台的《关于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促进产业投资的若干政策措施》有关情况。
吴金城介绍,《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主要通过总结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成功经验,加强政策优化和顶层设计,从而实现复制一批特斯拉项目,推进一批新动能产业,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助力经济持续发展。
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扩大有效投资,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关键举措。
据介绍,发布的《若干政策措施》,主要是从规划、土地、金融、服务等环节,找准投资增长点,精准供给有效政策,全面创新招商引资政策,力争在总部机构、龙头企业、旗舰项目、功能平台、隐形冠军等集聚方面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上海市产业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然而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对本市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冲击,亟需在特殊时期扩大有效投资,激发内在需求、培育经济新动能,并通过乘数效应带动生产,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
吴金城表示,《若干政策措施》体现了政策措施创新力度。如进一步放宽工业用地出让年期,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通过支持在线新经济、数字新基建发展,带动新兴产业投资;综合运用投资补助、资本金、贷款贴息、委托贷款等多种方式,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此外,将建立市领导联系重大产业项目制度,由市领导对口联系推进全市10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总投资10亿以上项目由市级部门派专员协调等,针对企业诉求,各部门通力合作,做好项目全过程服务。
具体来看,《若干政策措施》主要涉及五个方面。
聚焦产业规划布局,上海“好项目不缺地、好产业不缺空间”。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以特色产业园区为依托,发挥产业地图对产业投资的引导作用,26个特色产业园区总规划面积约108平方公里,可供优质产业用地超过25平方公里,物业空间超过1400万平米。二是强化中心城区和郊区、中央商务区和工业园区,以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和本市其他区域的联动,支持实体型企业为自身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在本市合理迁移。
培育创新动能,打造“在线新经济、数字新基建”。一是加大在线新经济12个重点领域的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力度,打造一批国际国内有影响力的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形成产业经济新场景新动能。二是加大5G基站、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电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项目建设和应用带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本市近三年数字新基建70多个项目总投资约2000亿元。
落实土地要素保障,“用好增量、激活存量、统筹流量”。一是拓宽可享受工业用地50年出让年期的项目范围,降低优质企业用地成本,地价实行底线管理。支持园区滚动收储、及时供地,做到“地等项目”“房等项目”。二是提高产业用地容积率下限,工业用地容积率不低于2.0,通用类研发用地容积率不低于3.0,提高单一用途产业用地的混合用地比例。
设立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发挥“4个1000亿”资金引导和杠杆作用。一是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产业领域,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先导产业基金。二是聚焦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等重点领域,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新基建信贷优惠专项。三是将中长期低息贷款政策从集成电路扩大至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中长期信贷专项资金。四是推动园区转型升级,设立1000亿元的园区二次开发基金。
加大投资促进支持力度,做好项目落地全流程服务。一是进一步简化环评审批、建筑许可、竣工验收等流程,缩短审评周期,优化营商环境。对重点招商项目引进人才,在落户、住房、子女教育方面等予以优先支持。充分发挥企业家、招商能人优势,加大招商引资激励力度。二是以加快重大项目落地为导向,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制度,从服务机制、要素保障、优化审批等方面,加强项目落地过程中的精准服务,对重大产业项目立项、规土、环保、报建等开展跨前服务。
2、江西玉山高铁新区成为产业发展新平台
玉山高铁新区作为玉山对外的重要窗口,始终把优化环境,倡导文明作为新区发展建设的重要基础。加强人力物力,把高铁新区打造成玉山县现代、生态、文明的重要区域。为了提高新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开发,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工作。
新区以发展绿色产业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近年来新签约入驻园区企业56家,其中县重点建设项目企业现代物流仓储产业园、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大楼、中房华控(玉山)科创中心、禹创等项目的引进,为加快新区绿色产业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目前园区入驻企业达182家。其中从事3D打印的玉山县辰宇三维技术有限公司和上饶市语墨电商摄影公司、江西梓楠居城市家居体验馆和玩木不恭家居体验馆等电商产业配套企业入驻电商一条街,完善电商产业链。
新区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为企业提供快捷、高效、优质的服务。新区实现了对企业入驻、工商注册办理、公租房申请、法律咨询等的“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同时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出台《玉山县中小微企业转贷帮扶基金管理》,财园信贷通、电商信贷通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累计为28家企业发放贷款,直接扶持创业340人。
“招才引智”为企业提供人才输送,解决企业专业人才难招问题。每年坚持在玉山南站出站口广场举办新区新春人才招聘会,邀请园区企业参加,提供了就业岗位,招聘不同层次就业人才;与玉山职业中专学校合作举行大型招聘会,提供100多个就业机会;组织优秀企业到南昌东华理工大学和南昌大学举办玉山企业人才专场招聘会,解决企业专业人才难招问题。同时邀请广大客商和乡友召开各种恳谈会、恳亲会,联络感情,为新区招商引资工作出谋献策。“电子商务招商小分队”开展招商活动,并通过招商的有利契机,广泛宣传玉山县的自然条件、优惠政策、投资环境和发展前景等各方面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3、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将打造多功能跨境电商产业园区
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将打造区域化多功能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吸引国内外知名跨境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等跨境电商相关企业落户。
2020年5月14日,记者从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了解到,打造区域化多功能跨境电商产业园区需线上平台和线下园区相结合,其主要目的是推动新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而形成以电商进口升体量,以电商出口促转型的良性发展格局。
近日,国务院同意在46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乌鲁木齐市位列其中。作为乌鲁木齐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的重要区域,综合保税区将依托新疆临近中亚国家等地理优势,借鉴内地城市经验,打造跨境电商“一带一路”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打造符合新疆特色的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在中心内保税展示,线上交易,以直观感受挖掘客户的购买潜力,提升业务发展体量,以质量带动数量。
同时,综合保税区还将探索特殊区域出口业务模式,培育新疆本土特色产业竞争优势,实行“跨境电商+”战略,通过“跨境电商+装备制造”“跨境电商+农产品”“跨境电商+文化”等,推动特色产业走出国门。
综合保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造区域化多功能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他们积极推进与国内知名电商企业深度合作,推进“1210”模式落地见效,加快乌鲁木齐丝路西大门保税直购中心项目建设,尽早让企业、消费者切实感受到政策红利。
此外,综合保税区还将加强与跨境电商领域核心优势突出、行业影响力大、市场前景广阔、带动效应明显的龙头企业合作,并鼓励本土企业和个人利用第三方平台或自建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积极培育本土跨境电商示范企业,发挥带动效应,吸引中小微企业集聚,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
4、内蒙古:每个旗县原则上保留1个工业园区
记者2020年5月15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获悉,为推动工业能源绿色发展,内蒙古努力打造绿色园区,每个旗县原则上保留1个工业园区,每个工业园区不超过3个区块,并提出暂不审批新设化工园区。
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赵云峰介绍,内蒙古将控制增量,要求钢铁、电解铝、铁合金、水泥、焦化、电石六个产能过剩行业,新(改、扩)建项目必须达到国家先进标准,对标国家能耗先进值对新建项目进行节能审查,达不到的原则上不批复手续。此外,内蒙古要求新建化工项目必须入园,现有化工项目和化工园区必须开展安全风险评估。
内蒙古还通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开展绿色制造示范等消化存量,2019年对356户企业进行了节能监察,关停12户电石企业,引导48户企业开展余热余压利用和锅炉窑炉改造。目前全区已建成绿色工厂55家、绿色园区6个。
5、浙江宁波三个综保区获国务院批准 助建更高层次开放新格局
2020年5月15日,记者从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以下简称“宁波市口岸办”)获悉,国务院近日批准宁波梅山保税港区整合优化为宁波梅山综合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宁波北仑港综合保税区、慈溪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宁波前湾综合保税区。
2019年年初,《国务院关于促进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提出了21项任务举措。意见提出,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培育综合保税区产业配套、营商环境等综合竞争新优势;加快综合保税区创新升级,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综合保税区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加工制造中心、研发设计中心、物流分拨中心、检测维修中心、销售服务中心。
此次梅山保税港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慈溪出口加工区整合优化为综合保税区,对宁波扩大开放有着重要意义。“同时获批三个综合保税区,将有力推进宁波勇当浙江‘重要窗口’建设模范生,助推宁波舟山港更好地发挥‘硬核’力量作用。”宁波市口岸办党组书记、主任崔秀良表示,同时也将进一步提升宁波对外开放的能级和水平,为宁波外向型经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
崔秀良说,成功转型综合保税区,可以让园区内的企业早日享受综合保税区政策红利,吸引园区外的企业到园区入驻、吸引更多跨国企业转移入驻。从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自身的发展来看,则可以借政策优势助力企业发展。
此外,在受疫情冲击外贸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宁波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同时转型综合保税区,有助于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开放窗口作用,利用宁波外向型经济的雄厚基础,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推动形成宁波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格局。
据了解,梅山保税港区是浙江省对外开放先行先试、功能创新的重点区域,也是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宁波出口加工区是浙江开放时间最早、政策最优惠、通关最快捷、管理最简便的“境内关外”的特殊经济区域。慈溪出口加工区地处浙江四大新区之一的前湾新区,是浙江和宁波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引擎。2019年,这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总额达964亿元,占宁波市进出口总额的10.5%。
6、中国(赣州)跨境电商综试区首趟跨境电商班列开通
2020年5月16日,中国(赣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首单跨境电商“1210业务”和首趟跨境电商班列正式开通。
自2019年12月15日,“江西南大门”赣州市获批中国(赣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来,江西省商务厅、赣州市政府等部门成立业务工作组,推进赣州跨境电商建设。
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州国际陆港、龙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三地是中国(赣州)跨境电商综试区的主要部分,也是跨境电商进出口的核心载体。在多方努力下,江西赣州首本跨境电商电子账册完成备案登记,成功搭建线上交易、海关查验两个平台,海关申报、物流、监管三个系统顺利对接,跨境电商监管中心初步建成,赣州国际陆港首列跨境电商货物顺利集结。
江西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三地跨境电商业务的破题,为赣州外贸企业进出口增加一条新通道,让赣州进出口企业能享受国家对跨境电商的税收优惠政策,发挥了赣州综合保税区、赣州国际陆港、龙南B型保税物流中心3个开放平台作用,必将带来3个平台的物流通关、跨境电商产业集群的区域性繁荣。
首列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满载着灯具、3C类配套产品、生活用品等产品,由江西赣州南康站开往波兰马拉。消费者从壹玖保税电商平台下单购买的巴西Silbas斯尔巴斯冷冻迷你奶酪包,在赣州综合保税区通关放行;消费者从拼多多国际电商平台下单购买的美国产品康迪克儿童保温杯,在龙南B型保税物流中心通关放行。这标志着江西赣州首单跨境电商网购保税进口“1210业务”和首趟跨境电商货物出口班列在赣州落地,赣州跨境电商进出口通道正式打通。
记者了解到,江西赣州将围绕“一港一翼两区多集群”布局,重点打造跨境电商产业:“一港”即发挥赣州国际陆港枢纽大港作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赣欧班列、铁海联运;“一翼”即紧抓黄金机场正式开放发展机遇,开展跨境电商国际航空货运业务;“两区”即发挥赣州综合保税区、龙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保税功能平台作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集货分拨、展示交易等功能;“多集群”即结合赣州“两城两谷两带”产业发展目标,布局多个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形成多极聚集产业布局。
素有“客家摇篮”之称的江西赣州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海互联的主要通道。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