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经开区:梧桐栽好引凤来
经过近三个月的试运行,6月18日,宁夏首个LED照明研发生产项目——宁夏万泰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泰照明”)一期项目在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银川经开区”)全线投产。
从2018年12月签约落地、厂房装修改造,到今年3月试运营期间首台产品下线,再到正式投产,万泰照明仅仅用了不到半年时间。而万泰照明只是银川经开区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
“经开区速度”为企业搭建平台
针对企业需求,如何精准发力,做好服务,也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银川经开区结合企业发展特点,围绕科技创新服务,积极整合资源,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
“我们公司从签约落地、厂房装修改造,到第一台产品下线仅仅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充分体现了‘经开区速度’。”银川闽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光良说。银川经开区专门设立企业服务人员一对一服务,点对点对接,直接打通企业落地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同时,为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银川经开区加大对轴承智造小镇项目的扶持力度。今年1月,《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轴承小镇项目扶持政策(试行)》,明确了各种入驻轴承小镇的智能制造产业项目的扶持政策、奖励政策和优惠政策。能为产业的快速发展出台专门政策,也充分体现了银川经开区提升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心。
近年来,银川经开区选择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开展了多轮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以项目高效顺畅报建为核心,从事项清理、流程再造等方面全面推进改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银川经开区建设营商环境改革打破了审批部门“坐等审批”“以批代管”的路径依赖,要求审批部门由被动审批向主动服务建设项目转变。
“无忧服务”与企业如影随形
“始终牢固树立‘以企业家为核心、一切围绕企业发展服务’的理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梧桐栽好了,凤凰自然会来。扑下身子、认真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实打实地服务好企业。”长期以来,银川经开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引导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以“保姆式”服务,营造良好营商环境。2018年,银川经开区首次建立并实施首席服务官制度,从银川经开区管委会有关部门选派7名工作人员作为首席服务官,跟踪服务企业,解决难题,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园区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体制优势,建立了高效便捷的管理服务机制,深化“一站式”服务模式,打造“零”收费经开区,在全区率先实现企业“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实现“审核合一、一人通办”的登记模式。银川经开区工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的即时办结率已经提升到95%以上。
同时,银川经开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率先在注册大厅设立“网上注册自助服务区”,大力宣传全程电子化。围绕园区企业需要,与企业“零距离、面对面”互动交流。制定宣传培训计划,到育成中心和金凤工业园区等企业集中区,开展上门服务、现场办公。
在招商引资、企业发展等方面制定出台了《“金豆子”企业培育工程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此外,针对重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对银川经开区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实行“点对点”“一对一”的保姆式服务,制定《开发区工商局支持服务园区建设与发展意见》,着力引导企业做大做强。
“无缝衔接”为企业全程护航
近年来,银川经开区在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通过开展企业全员创新活动和多项金融服务对接,不断推动企业创新生产组织、内部结构、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
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创业孵化平台的作用,完善孵化服务功能,引进各类服务机构和导师团队,实行在孵企业“一对一”帮扶,为自主创业青年、大学生提供融资、税收、营销、创业培训等综合服务。对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初创型企业,引入“黑马商学院”等创新创业学院平台,为企业在创业辅导、创新推广、载体孵化等方面提供全链条的综合性高水平服务。
除了线下模式,银川经开区还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力运用“互联网+”“云平台”等智能互联互通系统,搭建资源共享的众创服务平台“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公共服务平台门户,为园区企业提供集项目申报、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服务、孵化管理、招商引资、土地规划、经营数据监测等综合服务,搭建创新、创业、创造于一体的龙头企业+产业联盟双创孵化平台。
本报记者 鲍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