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截图20180710150206878.jpg

自贸区+西安港 助力大西安新开放

2019-04-01 16:21 来源:西安晚报

  作为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区自2017年4月1日挂牌以来,按照“开放引擎、创新高地、国际陆港、投资洼地”的总体定位,扎实推进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和服务便利化,着力彰显陕西自贸区人文交流特色,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各类企业加速聚集,自贸区红利不断释放。

  做实贸易便利化基础

  开放大通道取得新突破

  作为西安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横跨亚欧的铁路运输大通道,西安国际港务区创新中欧班列(长安号)运营模式,委托招商局新丝路、陆港大陆桥及陆港多式联运等公司合作运营,基本实现每天2-3列的常态化运行。同时,不断完善开放大通道体系,基本实现了中亚及欧洲地区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国际、国内、区域三级海陆空物流大通道体系。

  记者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了解到,以改革创新理念谋划中欧班列开行事宜,创造性施行“强强联合、一企一线、市场化运营”运营新模式,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量取得大幅增长,累计开行了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至伊朗、阿富汗、比利时根特、米兰、拉脱维亚(里加)等11条干线,日通汽车、绿豆、粮食、木材等专列顺利开通。2018年,长安号共开行1235列,运送货物总重达120.2万吨,重载率达到99.9%,实现了重载率、货运量、实载开行量三项指标全国第一。

  西安港铁路口岸监管区顺利通过海关验收正式投入使用,整车进口口岸建成投用,创造了7天取得口岸检测线资质全国最快、15天全面建成汽车整车进口口岸全国最快、80天实现项目从首次对接到专列抵达全国最快的“三个记录”。在波兰华沙和匈牙利布达佩斯等8处设立了海外仓。占地2400余亩的新筑铁路综合物流基地项目站前工程已完成,8+6线速已于去年10月30日投入使用;投资3900万实施了通关一体化建设,跨境贸易便利化大幅提升,9001监管现场整体通关时间压缩68.2%,无纸化率达到90%以上。

  强化口岸功能、推进贸易合作与监管服务创新也为西安国际港务区做实贸易便利化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我们的铁路监管中心运营良好,一类铁路口岸、二类公路口岸进出口业务持续增长。同时也探索出了美国长滩港启运、青岛港中转的‘海铁联运+冷链运输+肉类口岸’新模式。”西安国际港务区自贸办副主任艾浩介绍道:“我们还启动了区域口岸合作,与迪拜多种商品交易中心自由区(DMCC)达成了合作协议,开展了创新海关监管模式等24个创新试点,其中8项入选国家级、省级优秀创新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5月24日,西安国际港务区自贸办牵头报送的“铁路运输方式舱单归并新模式”作为全国创新案例复制推广,成为第三批自贸区中西部唯一一项国家级案例。

  凸显“吸金洼地”效应

  释放政策叠加红利

  “推进内资融资租赁企业试点、支持企业开展跨境融资业务、做大大宗商品线上交易。”西安国际港务区积极借鉴先进经验,立足自身优势,加快推进金融便利化。

  据了解,西安国际港务区积极做好了“外资转内资”和“新设立内资租赁”的储备,鼎盛裕和、陕西财信已被确定为陕西自贸区第一批内资融资租赁试点企业,注册资本和业务规模均超百亿元,为陕西融资租赁企业开展不动产租赁业务开辟了路径。还成立了我国首家专注于资产证券化研究的社会团体法人——陕西自贸区国际港务区资产证券化研究院,打造集“产学研”为一体金融服务创新平台。

  与此同时,陆港集团以境外发债方式进行跨境融资,在香港市场成功发行3年期、2亿美元的境外债券,这是陕西自贸区内企业成功发行的首支外币债券,为自贸区企业利用境外发债方式进行跨境融资提供了借鉴。中西部陆港金融小镇建设成效也愈发明显,铜、铝等大宗商品线上交易日趋活跃,提前实现了“打造千亿级电商产业聚集区”的发展目标。

  围绕临港产业、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新金融、文化体育健康等主导产业,西安国际港务区还出台了国际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黄金十五条”,量身定制了电子商务、新金融、开放型经济等产业扶持政策。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签订了《经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编印了62个国家的投资服务指南,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建设了产业转移聚集区,引进了安博物流、浙江传化、苏宁、申通、圆通、京东、中民投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平台龙头企业,为下一步自贸区产业快速聚集、井喷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断深化行政效能革命

  让企业群众少跑腿

  在自贸区建设中,西安国际港务区不断深化“行政效能革命”,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让信息、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群众少跑腿。

  记者了解到,西安国际港务区实施了“多证合一、多项联办”。292个行政审批事项纳入“一口受理”,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举个例子吧!注册资本20亿元的西安奥体中心项目公司,仅用两小时就完成了注册。”西安国际港务区政务服务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不无骄傲的告诉记者。“我们还大力推行了‘互联网+政务’自贸驿站;搭建了政务中心—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自贸服务驿站三级服务体系;建设了陕西省首个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区,借助‘互联网+’手段,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自助服务。”

  当记者来到西安国际港务区综合服务大厅时,前来办事的王先生正凭着管委会短信发来的取件码,在一台24小时快递箱中,自助取回了刚刚办好的“城建档案协议”。他所取件的快递箱正是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打造的“24小时自助信包箱”,将政务服务从8小时延伸到24小时。“这个24小时信包箱让企业不用再赶着上班时间来排队办件、取件。”王先生由衷的感慨到。据了解,放置在西安国际港务区综合服务大厅自助服务区的“24小时自助信包箱”深受群众喜欢。办事人员无须抽号、等待叫号,在任何时间只需自助操作信包箱完成自助交件和取件,全程只需1分钟。

  记者在这里了解到,西安国际港务区还首创了人脸识别“微警认证”系统,为“陕西首个身份证电子证照政务应用”,37个事项办理无需提供身份证件。推行“政策兑现进大厅”,22项兑现事项受理范围,一个窗口对外,线上、线下联动受理审批。持续优化园区法律服务供给环境,建成了西安市首个自由贸易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西安知识产权法庭落户园区。

  人文交流合作呈现新特色

  构筑“一带一路”人才高地

  “策划组织在陕留学生创业竞赛活动,举办‘一带一路’商务精英训练营一期哈萨克斯坦班培训活动,与铁职院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专业人才研修班,与乌兹别克斯坦国3个城市签署了文化旅游战略合作协议,举办了日本文化艺术品保税展示拍卖活动、中亚文化艺术品展览展示活动和乌兹别克斯坦西安港企业对接会……”说到国际人文交流合作,西安国际港务区自贸办主任邓飞龙如数家珍。

  在过去的一年,西安国际港务区自贸区范围内新增企业2348家,同比增长64.65%,注册资本725.73亿元,同比增长148.92%,其中外资企业30家,注册资本4.34亿美元;完成试点任务101项,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46.4%。陕西自贸区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区这片先行先试的“试验田”里,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不论是市场主体活力、贸易通关效率,还是科技金融创新、改革创新案例……西安国际港务区功能区成为改革创新引领者,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以全力冲刺的气势成为大西安追赶超越的排头兵。

  “2019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省市的各项安排和部署,以建设内陆自由贸易港为目标,围绕‘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和经济合作,统筹兼顾、开拓创新,积极开展创新案例培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持续提升国际化水平、加强自贸区合作交流。”谈及下一步的工作,西安国际港务区邓飞龙主任思路清晰,胸有成竹。 记者 孙瑛 通讯员 石文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