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截图20181101155218724.jpg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湾区释放“知识力”

2019-03-11 13:51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一条清晰的大湾区高端产业轴带,在广州东部崛起。

  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集结号吹响,在广州东部,一个老牌国家级开发区也迈出了全新步伐。

  这个被称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区域,位居湾区中心地带。从经济地理的角度看,黄埔崛起,粤港澳大湾区将挺起脊梁,经脉畅顺。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求索知识源,释放知识力,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一个思路清晰、特点鲜明的“黄埔打开方式”,正在诞生。

  全新集群崛起

  2018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来到广州知识城。

  他领衔的诺诚健华广州发展中心生产基地在这里动工。

  这个项目将以产业化基地为核心,涵盖新药研发、人才培养、生产和销售全产业链条,生产具有全球专利的用于靶向肿瘤治疗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国际一类新药。施一公表示,期待诺诚健华项目与上升为中国—新加坡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的广州知识城共同成长。

  和施一公一样看好广州开发区这个产业集群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等行业领军人。

  钟南山团队在广州科学城创办了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王晓东不仅在广州开发区设立了百济神州生物药生产基地,还在这里投巨资打造百济神州全球第二个研发中心。

  在王晓东看来,广州具有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良好基础,又有市场潜力大、成本低、人力资源丰富、创新体系完善、政府服务效率高、生态环境好、社会开放包容等优势。

  这些优势的建立,并非朝夕之功。

  追溯起来,广州早在2006年就提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历经十余年,该集群终于瓜熟蒂落,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通用电气医疗集团GE生物科技园破土动工,百济神州生物药项目正式落户,美国冷泉港实验室、赛默飞精准医疗中心、默克创新中心、龙沙制药、恒瑞医药、绿叶医药、康方药业等接踵而来……

  黄埔像被施了魔法。

  从广州国际生物岛到广州科学城,再到广州知识城,金域检验、赛莱拉干细胞、燃石医学、万孚生物、冠昊生物、迈普生物、锐博生物等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击水中流;华南生物医药研究院、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体组织器官移植和医疗大数据中心等重大科技平台同台竞合;GE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项目、诺诚健华项目等顶尖项目整装待发……

  600多家公司,年产值超过700亿元……世界级生物医药科研中心、技术平台、产业化基地、高端人才及产业联盟持续聚拢,一个全新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正在广州东部迅速崛起。

  “从小步慢行到加速跃进,从量变到质变,广州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走过了一条并不算短的道路。”广州开发区科创局副局长陈伟权说,这中间,起作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产业链的配齐,市场的持续扩大。最关键的,是知识环境的建设到达了一定的高度。

  为知识形成“降噪”

  “广州开发区的生物医药产业走出了一条知识引领型发展道路。”广州开发区政研室副主任彭宇说。

  “知识是企业发展、社会创新的根和魂。”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亚伟提出,让知识的形成更为高效,让知识的流转更为便捷。“只有这样,知识才能聚变、裂变,创新才能蔚为大观,区域发展才能迅捷有力。”

  从噪音中分拣出数据,转化为信息,升级为知识,是知识形成的一般路径。

  广州开发区近年来一直努力推动“降噪”——消除行政审批、企业筹建、招商引资、人才服务等领域的堵点、痛点。

  比如,生物材料出入境程序多,流程复杂,遭遇变质、失活风险的几率较大,一直是生物医药公司的痛点。

  2018年6月6日,广州开发区牵头在生物岛设立了生物材料出入境专门监管场所,采取了“口岸放行、平台查验、后续监管”的创新监管新模式——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的投用,实现了机场(港口)、海关、平台、企业全链条无缝对接,极大地压缩了通关时间和通关成本。

  “生物材料的通关时间最短只需1天。”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耀铭说,新监管模式大大压缩了运输工具换装、货物分拣、接驳逗留时间,降低了生物材料变质、失活的风险。

  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的设立仅是广州开发区“降噪”的一个缩影。

  近两年,广州开发区频推制度供给“大招”,先后出台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四个“黄金10条”、人才和知识产权两个“美玉10条”,以及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形成了“金镶玉”政策体系。

  在行政服务层面,广州开发区还推出“承诺制信任审批”、“订制式审批服务”、涉企证照“44证合一”、开办企业一天搞掂、“一门式”政策兑现等改革措施。

  广州粤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总裁陈卫对广州开发区的体制机制变革感受很深。

  对于他们公司的这个广州首个12英寸芯片项目,广州开发区设立了专项工作小组,定期召集协调会,第一时间解决相关问题。在政府高效推动下,项目得以实现去年3月打桩、5月动工、10月主厂房封顶,今年3月中旬搬入设备。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施一公团队的诺诚健华从洽谈到签约仅用两个月,从签约到动工仅用四个月;龙沙生物药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用一个月;广州万达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国际医院项目从洽谈、选址到签约仅用两个月。

  2018年6月,广州开发区获批成为首个“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知识的聚集,就是创新的聚集。”周亚伟说,“与其说我们追求营商环境的改善,不如说我们追求知识环境的改善。包括企业、科研院所、孵化器、加速器等在内的知识形成者感觉到顺畅、舒畅、‘无障碍’,比较理想的知识环境就形成了。”

  跻身知识产权“国家队”

  2018年11月7日,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联盟在广州开发区宣告成立。同一天,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投资基金、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平台等4个知识产权重大项目签约落户。

  一个月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签署了一个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开展合作,建立维权援助专家库及服务平台。

  随后,京信通信、视源电子、魅族科技、华帝、华多网络、格兰仕、金发科技等企业共同启动广东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联盟建设。

  “缺乏对知识的尊重,即使有创新也是昙花一现。”广州开发区发改局总经济师秦东凤说。

  事实上,广州开发区2017年出台人才和知识产权“美玉10条”时就已宣告,要让崇尚知识在区域历史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知识产权“美玉10条”首创知识产权运营全链条扶持,提出为知识产权融资助力、为知识产权维权护航等具有鲜明导向的政策举措。

  2017年,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遭遇一家公司恶意起诉侵犯其专利权。广州开发区知识产权协会向方邦推荐了服务机构,后者提供了专业建议和服务。公司董事长秘书佘伟宏说,这次维权,让我们感受到了广州开发区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越是在互联网革命时代,越是在转型发展关键窗口期,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越是重要。

  然而,没有创造,保护就无从谈起。在广州开发区,每年有70多场知识产权培训活动,向企业传播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理念,指导企业进行全方位知识产权创造与布局。

  目前,广州开发区已先后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是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知识产权综合改革平台,全面跻身知识产权“国家队”行列。

  区域内集聚了广州知识产权法院、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广东省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广东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争端解决机构,以及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广东中策知识产权研究院、综合性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汇桔网等80余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平台。

  知名知识产权专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吴汉东说,广州开发区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元素,以运用和保护为切入点,探索知识产权综合改革,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推进提供了一块很好的试验田。

  “四区四中心”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大湾区建设阔步向前。

  3月初,35个重大项目在广州开发区集中破土动工。这批项目包括15个产业发展类项目、7个科技商业综合体类项目、7个城市更新类项目、6个市政配套设施类项目,总投资额达1023亿元,预计建成后年产值达2118亿元。

  经过几年的努力,广州开发区已初步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产业集群,一条清晰的大湾区高端产业轴带,在广州东部崛起。

  借助大湾区建设带来的机遇,广州开发区宣布,将在北上广深四个特大城市及广东省范围内率先成立“营商环境改革局”,加快建设全国首个区级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知识城、科学城、黄埔港、生物岛,周亚伟指着地图,表示要建设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创造示范区,把知识城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建设科学城粤港澳大湾区制度创新先行区,把科学城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智造中心;建设黄埔港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创新区,把黄埔临港经济区打造成为服务港澳的新贸易创新中心;建设生物岛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合作区,把生物岛打造成为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研发中心。

  “广州开发区提出‘四区四中心’,就是要牢牢把握知识城、科学城、黄埔港、生物岛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增强空间互联、产业互动、政策互通,同频共振,协同前行。”周亚伟说,从制度创新,到贸易革新,到大湾区合作,再到知识汇聚、智造崛起,这是一条以知识为中心,以知识环境的变革推动知识能量聚变的发展路径。

  求索知识源,广州开发区将推出“金镶玉”2.0系列政策,继续领跑政策创新“最先一公里”。

  广州开发区提出,让审批不出区,让服务不打烊,让办事不求人,争创国家级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将建设中科院大学广州学院、广州交通大学,建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知识产权转移转化运营平台。

  对此,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说,广州开发区并非高校云集的区域,但随着知识环境的改善,强大的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将确保其未来在大湾区的创新引领重要地位。广深港澳乃至国际的知识资源流入,与当地的产业链相遇,必将火花四射,迸发出非凡的知识创造力。(《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啟广、刘宏宇/广东广州报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