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高新区:以特色孵化造“中原科谷”
一台看似普通的拖拉机,在耕地的同时,还能辨识出土壤性质及其所含微量元素?秘密就在机身前方的“黑匣子”——传感装置里。
前不久在郑州举行的首届世界传感器大会上,自动识别车牌、“刷脸付款”的智能加油机,可以和人“对答如流”的擦窗机器人等纷纷亮相……郑州高新区“智造”的各类传感器产品,正以井喷式的速度,迅速覆盖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荒地上的孵化:小微企业“逆袭”成行业龙头
1988年,郑州高新区启动筹建。一阵开工礼炮响过,竟从荒芜的草丛中震出成群的野兔。
就是在这一片荒芜之地上,郑州高新区开启了披荆斩棘的30年创业历程。作为被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如今,郑州高新区已被批准为首批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首批科技服务业试点区,连续5届荣获全国先进高新区殊荣,最近又被确定为全国科技资源支撑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
一项项荣誉的背后,是坚实发展的特色产业。传感器产业正是郑州高新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汉威电子公司,平均每24小时就有超过3万支传感器从这里产出。这些传感器,包含130余种规格,可检测数十种可燃气体、毒性气体及其它气体。其实,18年前汉威电子公司还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微企业。立足传感器领域,历经三次产业升级,如今,汉威电子已成为国内唯一能够生产半导体、催化燃烧、电化学和红外光学四大类气体传感器的企业,气体传感器业务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围绕传感器、智慧城市、智慧安全、智慧环保、智能家居,构筑起一个面向多行业的物联网生态系统。汉威公司董事长任红军感慨地说:“汉威从小微企业一步步走到上市,走到行业龙头,离不开高新区管委会倾力营造的创新环境,尤其是支持企业建立研究院、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确保了企业项目的行业领先地位。”
也正是在汉威的带领下,郑州高新区传感器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经涌现出拥有10家特装企业、24家标准企业的新型传感器、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并且在北斗定位授时、5G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集聚了重要资源。为进一步挖掘传感器产业的科技资源优势,把传感器产业做大做强,郑州高新区还决定打造3—5平方公里的千亿级智能传感器组团,扛起“中国智能传感谷”的大旗。
深挖科技潜能:中小企业研发中心全覆盖
纵观郑州高新区30年的发展历程,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打造创新平台,深度挖掘科技资源优势,充分释放其潜能。
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王新亭介绍,目前郑州高新区集聚了17家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100多家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平台,31家院士工作站、663家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基本实现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全覆盖。在这些技术创新平台基础上,还培育了一批创新引领型平台,在电子材料与器件、信息通信、网络安全、盾构装备等领域,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创新支撑。
去年10月11日,河南省首个诺贝尔奖工作站——“丹·谢赫特曼工作站”在郑州高新区正式挂牌。该诺贝尔奖工作站由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丹·谢赫特曼教授与郑州大学合作设立。依托这一创新平台,不仅郑州大学相关学科带头人将被推荐到国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研修,丹·谢赫特曼还将对学科项目进行指导,并将其最新科技成果在郑州高新区和河南转化。
在此前后,郑州高新区还建设了电子材料与系统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推动郑州大学、武汉大学、日本筑波大学共建环境生态工程研究所,跨国联合创新持续展开。并成立了智能仪器仪表、新材料、轨道交通、钎焊技术等6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效推动跨区域创新协作。围绕着这些创新平台,郑州高新区目前集聚院士18人,市级以上创新杰出人才129个,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6500余人。与此同时,创业平台也持续升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孵化服务链条日益完善,已建成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14家、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23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数占全市的55%、全省的30%,建成加速器和产业园区6个。
明确扩权赋能:打造千亿级一流园区
最近,郑州市市长王新伟签发《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作为河南省首个开发区层级的法律规章,该《暂行规定》将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和促进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依法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建设郑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充分发挥其自主创新示范带动作用。
在扩权赋能方面,《暂行规定》明确,郑州高新区今后由管委会行使较为完备的县(市)区级政府权限和部分市级经济管理及相关行政管理权限,并可与省直相关部门对接,享受部分审批事项省级直通车便利。管委会在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机构总数内,可以自主设置职能机构,确定其具体职责;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创新符合实际的选人用人机制、薪酬激励机制和人才交流机制。
在《暂行规定》中,郑州市政府还明确赋予郑州高新区八大发展定位,将郑州高新区建成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创新创业人才密集区、科技金融创新实验区、依法治理先进区、智慧社会先行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
王新亭表示,《暂行规定》的出台,是对郑州高新区建区30年来第一次全面、彻底的系统赋权。郑州高新区将围绕产业链、布局科创链、完善金融链、强化政策链,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创意和智慧产业集群,全面激发科技资源优势,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确保2025年建成千亿级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中原科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