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高新区发力打造“中国数谷”新高地
当洪涝灾害、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能否让预警跑在前面,将损失降到最低?贵阳高新区“东方祥云”的大数据平台做到了。通过算法分析实现精确预警和监测,得出每个网格未来72小时有可能达到的降雨量,从而减少因突发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种基于大数据的洪水预报核心算法,比传统的分析软件快300倍,在国内尚属唯一。
在贵阳国家高新区,像东方世纪这样在大数据领域拥有“独门武艺”并广受瞩目的公司比比皆是。通过强化示范引领,谷歌、戴尔、IBM、百度、阿里巴巴等一批全球大数据知名企业集聚贵阳国家高新区。2017年全区共聚集大数据及关联企业4003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51.6亿元。截至今年9月,新增大数据及关联企业892家,累计达到4895家;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26.7亿元,同比增长25.9%。
加快产业集聚
建设贵阳大数据产业生态示范基地
贵阳国家高新区围绕构筑“中国数谷之心”核心,强化引领大数据技术创新、加快大数据产业集聚;全面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建成贵阳大数据产业生态示范基地,太极智旅、信融九洲、腾迈智医等25家数据清洗加工企业入驻。
打造“国家绿色数据中心”,高新翼云、中电高新、翔明科技、力创科技等第三方、定制化数据中心已建成投用,两家数据中心获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全力引进NIIT亚太数据中心、国家工商总局信息公示系统数据中心、腾迈智医医疗数据中心、贵阳市公安局、贵农网、华大基因等数据资源在高新区落地。
全力发展云产业,打造“云上贵州产业园”;全力发展电商产业,打造“电商企业贵州总部基地”;全力发展呼叫产业,“呼叫山庄”一期已建成投用;全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打造“国际大数据软件产业园”,全区聚集软件及信息服务企业952家,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201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亿元。
在科技研发平台上,已建成贵州科学城,聚集中科院创新园、国家质检中心等研发及创新服务机构60余家,从业人员2800余人,研发人员达到80%以上,获批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
建平台引团队
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在制造业方面,打造贵州工业云平台,为工业企业提供“端、网、云”智能连接应用的云资源、云软件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平台目前已逐渐成为推进贵州大数据与工业深度融合的主抓手、主平台。平台注册用户目前达146139户,接入省内企业关重设备1523余台,汇聚了以李伯虎院士为主的76位专家、247个大数据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平台累计发布产品2.87万个,累计成交3.09万笔,成交金额88.54亿元。入选国家工信部“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首批项目。依托平台重点实施军民融合、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制造业融合示范项目。
在精准施政方面,建立了辖区数据共享工作及大数据政用系统建设开发的“1+12N+1”体系架构。
在服务民生方面,引入伯克利大学专家团队,建立民生大数据研究实验室,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学龄儿童大数据的分析和研究以及老年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研究。启动建设CITRIS-GBIC创新孵化器,为入孵企业提供国际先进的导师指导,教育培训,科技研发、基金引进等系统性孵化服务,建立与CITRIS孵化生态系统的国际绿色通道。
培育品牌企业
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依托大数据创客公园打造“中国数谷大数据产业生态园”。园区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云计算产业、电子商务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区块链技术应用产业等大数据核心业态和先进技术应用产业为主导,充分发挥金融配套、城市功能配套、人才配套、科技配套等功能优势,全力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体系,将园区建设成为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加速聚集、优质企业招商落地的基础性核心平台。截至目前,园区共投入使用商务楼宇70栋,建筑面积200.22万平方米,已成为贵阳市大数据产业“两个50亿”园区之一。
依托贵州科学城·智谷打造“中国数谷大数据国际信息产业园”。园区以NASSCOM(贵阳)IT产业集聚区项目为依托,加强与Zeta-V技术解决方案有限公司、NASSCOM(印度软件及服务公司协会)、贵州海上丝路国际投资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合作,打造高水平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搭建印度企业到贵阳发展的“桥头堡”,共建中印IT产业集聚区,吸引NASSCOM更多会员企业到集聚区发展,助力贵阳打造“中国数谷”。目前国际IT产业园办公场地已经完成装修,召开中印企业项目交流合作座谈会,促进中印双方的合作与项目落地。
依托辖区大数据企业聚集优势,实施大数据品牌培育“七大工程”,推动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上半年重点培育了茅台电商、北京供销大数据、朗玛信息、家有购物、贵农网、东方世纪、高登世德、力创科技、梯联网、航天智慧农业10家大数据品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