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截图20180710133617883.jpg

中德创新园区产教双翼飞 全力推进国际合作

2019-05-15 09:43 来源:常州日报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AHK班的一名毕业生,去年被7家企业争抢。今年5月,离学生毕业还有2个月,一些企业又提前到学校“抢人”。

  “如果来晚了,优秀的毕业生就没有了。”该校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马雪峰笑着说,2014年,学校探索中德合作职业教育模式以来,这种“抢人”的现象就开始出现。

  “自中德创新园区启动建设以来,我们就全力推进科教城几所高校与巴符州在华德资企业、机构的合作,共同复制、推广德国‘双元制’教育。” 科教城管委会教育培训处处长陆斌说,主要在“师资培训、校企合作、联合研究、证书体系”四个方面与德国开展国际合作。

  随着“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推广,校企合作的企业扩大到国内民营企业。今年3月,恒立油缸主动与学校签约共办“恒立班”,并对30名学生开展点对点专业培训,让学生提前到企业学习油缸的生产工艺,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据了解,中德创新园区已成立了“常州中德教育培训中心”和“AHK(德国工商大会)常州科教城研究发展中心”,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校外实践教育。中德合作培养“双元制”学生每年达到600人。

  职业教育,只是中德创新园区建设的一个亮点,中德间产业的创新与合作,是园区的另一大亮点。双方合作6年来,我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能力,集聚创新资源,积极推进多个中德项目落地运作。

  2014年落户的第一个中德项目江南克拉尼设计院,目前已成功完成多项设计项目,孵化有克拉尼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克拉尼房车科技有限公司、克拉尼洁具科技有限公司等,获得休闲沙发、时尚茶具、冬奥会房车3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实现年销售600多万元。

  中德(常州)设计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是常州和埃森缔结友好城市后第一个落地项目,由中设设计集团与德国KZA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作成立。公司运营一年多来,不断学习德国在设计方面的先进理念,项目覆盖交通运输、城市规划、智慧小镇设计等。“我们在设计中,更多地从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考虑,通过技术性手段,达到友好、舒适、环保的目的。”公司总经理肖广州说,今年公司营业额将突破1000万元。

  去年以来,园区通过考察对接,引进更多项目落户常州。新引进的德国BEDO博士项目,已注册成立阿汗(AHAN)铸造技术江苏有限公司,目前已与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工程学院达成合作意向,研发铸造行业智能解决方案;对接德国卡尔斯鲁尔理工学院(KIT)信息学院,计划在园区建设中德数字产业中心;对接弗朗恩霍夫协会,就机器人移动导轨项目和可穿戴设备项目与中科院先进所开展意向性合作。

  与此同时,常州本地公司南方轴承、江苏维尔利、美淼环保、高尔登科技、绿尚科技等公司纷纷走出国门,深耕德国市场,成效显著。南方轴承德国分公司与美淼环保入驻德国埃森“常州科技经济发展中心”,高尔登科技分别在埃森和杜塞尔多夫成立分公司。

  几年来,中德创新园区推进常州和埃森两市在科技、教育、商务等领域通力合作,已搭建起高效的交流渠道和高频次的交流活动,形成较为完善的双向交流机制,为双方进一步深度合作打下基础。

  姜小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