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截图20180702152838982.jpg

精准匹配要素 成都高新区开启产业发展“天梯模式”

2019-06-18 10:19 来源:科技日报

  6月14日,成都高新区产业培育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成立仅1年的成都中科奥格生物科技公司得到一项崭新称号——种子期雏鹰企业。该企业首席科学家潘登科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作为一家生物技术开发企业,未来我们将享受到申请房租补贴、融资等多项现阶段发展急需的配套支持。”

  去年11月,成都高新区发布18条产业培育新政,首次提出构建以种子期雏鹰企业、瞪羚企业、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等为重点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并在今年3月出台实施细节,开展相关申报、评审。随着此次首批认定名单的公布和奖励兑现,成都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天梯模式”完成初步搭建:420家梯度培育企业中,涉及咪咕音乐1家平台生态型龙头培育企业,鼎桥通信、华微电子、极米科技等203家瞪羚企业,星时代宇航等213家种子期雏鹰企业,以及提高质量效益的孵化载体52家。

  如何进行产业梯度培育,它将为成都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产生哪些催化作用?日前,科技日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不仅是“贴标签”更要“造生态”

  作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创新活力不断迸发,企业存量已突破14万家,仅去年新增科技型企业就达1.2万余家。在高质量发展目标下,企业数量的突飞猛进,也为创新要素有效供给,政策的精准实施,带来“成长的烦恼”。

  “过去以支持大企业为主的政策导向中,更多向大企业倾注要素资源,存在‘政策阳光’撒不到小企业、撒不到高成长初创企业的问题。为此,我们将政策的逻辑起点转到企业梯度培育上,形成边界清晰的体系,同时根据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需求,重点对不同梯度进行培育。”成都高新区新经济局功能区建设推进处相关负责人邓毅说。

  在产业梯度培育体系中,成都高新区提出对种子期雏鹰企业重在评价和辅导,瞪羚企业重在发展速度加快,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重在生态带动等不同“阶梯”的培育模式。“这就类似在一片雨林中,有高大丛林,有低矮灌木,也有抽枝的树苗,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政策的养分需要对每一阶段的植物都悉心照料,而不像过去阳光只能照到高大丛林。”邓毅说,在梯度培育体系下,高新区适时修订了产业政策,引导更多企业积极申报,让区内众多优秀企业切身感受到政策实惠的“助力”与“赋能”。

  此次唯一获评的平台生态型龙头培育企业的咪咕音乐,由中国移动2014年在成都高新区注册成立。“梯度培育政策突出了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有利于企业合理定位,有目标地进行发展路径的规划,激发高质量人才和企业创业的动力和活力。”咪咕音乐有限公司总经理廖宇说,企业正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数字娱乐平台,其“生态带动”的培育定位与企业的未来布局不谋而合。

  而开发出免费背单词APP“百词斩”、在线英语课程“薄荷阅读”等众多热门软件的成都超有爱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华则表示,梯度培育政策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发展阶段,在当前超高速增长到高速增长的产业自然放缓过程中,找寻适合的“政策红包”。

  不仅“看规模”更要“重绩效”

  不仅是梯度培育企业,根据产业培育新政18条,此次成都高新区对孵化器等产业载体也按照“提质增效”的新标准,首次采取了“排序支持”的“天梯模式”——对经认定的孵化载体,每年按照新增企业数量、入驻企业年度销售收入、获得专业股权投资机构融资额、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上规入库企业数量、引进人才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分别给予500万元至300万元支持;鼓励楼宇引进国内外知名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经认定后,每引进一家给予楼宇运营方10万元一次性奖励。

  “这也是孵化器等众多类型的产业载体,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需求。”腾讯西部创新创业中心、原力创投创始合伙人卢宇翔说,新政下强调产业载体必须以事实为重、看结果说话,“你是否有好的盈利模式,是否有产业造血能力,决定了你是否值得更好的‘待遇’。”

  “我们打破过去普惠奖励方式,正是表明对政府载体和民营载体一视同仁,建立载体绩效评价、优胜劣汰的健康发展机制,根据孵化载体的实际贡献和企业成长质量进行评价奖励。”成都高新区科技人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首批获认定的52家“提高质量效益孵化载体”之一,腾讯西部创新创业中心目前已孵化新经济企业202家,年收入超500万元的企业达20家,入驻项目总估值超62.4亿元。

  “新的政策导向下,不少创业载体自身也需要思考。”卢宇翔举例说,政府部门告别了过去“遍撒胡椒面”的支持模式后,对创业载体来说必须更强调将业绩放在首位。“按照不同载体的经营特点,政府提供的场地面积、配套政策等是否恰当和实用等问题,载体必须认真思考,而不是盲目地‘跑马圈地’。这反过来也使政府资源投放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益。”

  不仅要“顶天立地”更要“铺天盖地”

  此次认定名单公布后,成都高新区还为首批梯度培育企业、提高质量效益的孵化载体等,兑现支持资金6516万元,而年内随着其他产业新政逐一落地后,预计支持企业资金超2亿元。

  “梯次递进、成长有序、生态良好的本土创新创业企业群落正在聚集形成,这是成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希望所在。”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区将进一步把产业培育作为“生命线工程”来贯彻实施,培育一批梯次递进、成长有序、生态良好的企业群落,提升产业竞争力。

  按照产业培育新政,成都高新区还将设立100亿元新经济创投基金,重点对梯度培育企业进行市场化投融资扶持;每年设立2亿元新经济应用场景专项资金,对经评定的新产品新技术,最高给予200万元补贴;对“蓉归派”“学院派”“创客派”“海归派”等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三五”支持,即给予最高3年、500平方米创业空间支持等。

  “通过梯度培育,破解了政府服务和企业需求对接的难题,支持他们在产业规划、扶持政策、协调解决问题等方面发挥纽带作用。”卢宇翔说。

  “我们将坚持市场化、精准化、精细化方向,突出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精准匹配要素资源,支持产业载体提质增效,鼓励企业创新创业,推动优质企业梯度发展,大力培育产业创新生态。”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成都高新区还对外发布《关于优化产业服务促进企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建“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每年不低于3亿元资金支持企业研发,着眼于精准高效服务企业,保障企业创新发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