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丽:追演出、爱旅游、买潮玩……

2025-07-21 15:01 来源:经济日报



最近,“苏超”简直是住在了热搜榜上,球好看、梗好玩,赛事变成“城市嘉年华”,文体旅融合玩出了新花样,“十三太保”场下其实全是赢家。有机构预测,“苏超”整个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的综合经济效益。

同样火爆的,还有正在全球圈粉的Labubu。这个有点“丑萌”的玩偶小精灵,第一眼看起来有点怪,仔细再看又好像怪得蛮可爱。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谷子经济,在我国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600亿元。

“苏超”火出圈,只是因为玩梗吗?“谷子经济”崛起,仅仅是因为玩偶可爱吗?这两件事情背后有什么共同点?

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你有我有全都有,老一辈人讲究的是“过日子”,图的是个实在。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逐渐成为主流,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快乐买单”,这些年火起来的国潮、汉服、“禁止蕉绿”盆栽、治愈系手账,等等,都是悦己消费的代表。年轻人消费既看“性价比”更看“心价比”,特别是文旅、体育、健康休闲等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消费受到更多青睐。

这届年轻人的消费观里,其实藏着供需适配的辩证法。消费不仅定义生活方式,也能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高质量发展应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这种需求又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的变化,供给变革又不断催生新的需求。(《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拿消费品以旧换新来说。以旧换新不是简单的同类产品置换,而是一场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升级之旅。比如汽车以旧换新中,购换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超过六成。数码产品购新补贴中,2000元至6000元的中高端机型占比接近八成。

再比如潮玩。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完整高效的制造业体系,能够快速将设计师的创意转化为产品。当某款产品成为爆款时,还能够迅速增加产能,更好满足市场需求。Labubu在市场走红,也助推了我国潮玩产业加快出台相关行业标准,进入以标准化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人们对越来越多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蕴含着巨大的增长空间。在这样的大市场里,再小众的需求都有可能成为一门大生意。谁最懂年轻人,谁就能把握先机脱颖而出。

(责任编辑:王蒙)

编辑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