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轶辰:关于节能的三个真相

2025-07-14 17:39 来源:经济日报

有网友质疑,现在国家富裕了、人们生活品质提高了,为啥还要天天喊节能?我们可再生能源装机量都全球第一了,咋还得抠搜用电?这背后藏着三个你不知道的真相。

真相一:能源敞开用?我们能源“家底”可撑不住!

我国是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各类能源资源总量放眼全球也算比较大的;但我国也是能源消耗第一大国,而且消费量还在逐年增长,再多资源给14亿人平均分一下也没多少了。还有我国单位GDP耗能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相当于干同样的活儿,我们得多用一半的能源,储量有限的化石能源可经不起这么折腾。可再生能源虽然到处都是,发展也很快,但能源转型是场马拉松,远水难解近渴啊。所以啊,节能就是创造能源,富裕了也还得勒紧“能源裤腰带”。

真相二:节能靠自觉?激励机制才是“助推器”!

过去宣传节能,主要依靠人们自觉。原来生活困难时,大家都会主动想办法省点电费。现在生活水平提升了,再说节能,有人就会比较抵触,认为自己交得起电费、买得起油,夏天就想多吹吹空调,出门就得开私家车。单纯依靠自觉,效果就不好了。

那怎么鼓励大家节能呢?光喊口号可不行,通过制度设计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节能减排,是更好的方法。这需要政府出手,给大家定规矩。比如,企业要是能开发出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政府就给补贴、给奖励;要是浪费能源,那就得挨罚。这样一来,企业肯定得算算账,节能划算,那就节能呗!居民也一样,要是能积极参与节能,比如少用点电、少开点空调,政府可以给奖励,比如积分换购、优惠券之类的。这样一来,大家的积极性就上来了。

真相三:节能是赔钱买卖?这门生意可藏着“财富密码”!

谁说节能只能省钱?这其实还是门赚钱的好生意。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对能效提升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从事节能业务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有的专注于空调节能,有的搞电机、空压机改造,还有的搞起了工业余热回收,帮工厂省钱还能拿分成。可以说,节能产业市场前景一片大好。根据国家规划,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要搞到15万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汽车产业,一个巨大的宝藏有待挖掘。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节约优先,就是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的原则》)节能减排是一场贯穿全社会的运动,随手关灯、集中洗涤、绿色出行……你每一个小小的节能举动,都是对绿色转型的最大支持。

(责任编辑:王蒙)

编辑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