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谈丨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费不振
——对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王微

2025-04-15 13:0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首。中办、国办近期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旨在针对性解决制约消费的突出矛盾问题。为什么将扩内需、促消费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本期“深谈:对话经济学家”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王微进行深度解读。

主持人:经济日报记者栾笑语。(本期内容详见:深谈丨将扩内需促消费放在更突出位置——对话王微

记者:近一段时期,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旨在化解国内需求不足的问题。请问应该如何认识理解当前的国内需求不足呢?

王微:需求不足一般是指有效需求不足。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而言,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平衡的时候,这样一个需求的量就叫做有效需求。一般认为,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构成了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总需求。

从我国的经济实践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中,随着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变化,会出现经济增长放缓、经济相对低迷的情况,这个时候往往会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由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投资需求在我国的总需求中发挥主导作用。在以往的多次周期中,一旦遇到经济运行低迷或者外部因素冲击,扩大投资都是一个比较有效的策略,通过有效扩大投资需求来实现经济稳定以及较快增长。可以说,有效需求不足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需求的相互关系以及外部环境变化,都会反映到我国的有效需求上。

近年来,我国总需求正在发生阶段性、结构性变化。在过去的经济高速增长阶段,城镇化、工业化迅猛发展,投资的潜力也非常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以及房地产市场,这些都是带动投资快速增长非常重要的领域。现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基础设施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程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速逐步放缓;工业化总体上处于中后期,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制造业投资更多体现为技术性投资;随着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度过峰值,加之这几年市场整体下行,相关投资也呈现增速下降的态势。整体上看,投资需求在我国总需求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在这样一个趋势下,消费需求对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拉动作用日益凸显。过去的十多年中,如果不考虑新冠疫情的影响,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都已经超过了投资,消费需求对总需求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从这几年的基本态势看,当前我们所说的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源于外部环境冲击,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外部需求面临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不利影响。加之投资需求在收窄,消费需求就成为影响我国现阶段有效需求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随之变化,从生存型消费转向发展型消费,在质量、数量及结构上都有新的要求。但是这些非常重要的潜在需求、新兴需求还没有相应的供给来满足,还没有得到有效释放。所以我们看到,总需求中的这种“不足”更多体现在消费需求上。

同时要看到,在不同发展阶段,需求不足的表现和深层次原因是不一样的,既有总量上的不足,也有结构性的不足。特别是当前,结构性问题更加值得关注。在消费方面,消费结构升级的态势更为明显,在提振消费的时候,就必须针对这些结构性问题进行政策调整,加快改革,更好释放消费潜能。

(责任编辑:贾佳)

编辑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