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8日讯 (记者梁木 视频剪辑袁爽)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如何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让中医药在新时代持续焕发新的生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副董事长赵菁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要以科技助推守正创新”。
赵菁建议,运用现代化数据智能手段,整合历代典籍与现代创新研究成果,搭建 “中国经验” 典籍库,为研究者提供丰富资源;鼓励科研人员深入挖掘经典中医理论,结合现代医学成果,构建新理论体系。赵菁举例介绍道:“脑心同治创新理论就是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不断发展而来,历经大量临床、实验和文献研究验证,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开辟了新路径,并被编写入国家卫健委‘十三五’规划教材,在医药卫生领域得到广泛认可。”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如何应用于中医药传承与发展?在赵菁看来,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技术等,开展中医药研究。她进一步提到,AI等新兴技术已逐渐融入中医药产业全链条,为新药问世提速,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生产体系更新,提质增效。医药民营企业应牢牢把握科技这一关键,以科技引领企业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广纳科技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将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此外,赵菁今年特别关注中药材产业。她提到,中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物质。因而今年全国两会,赵菁呼吁以新质生产力提高中药材附加值。以林下参为例,赵菁提出以科技创新提升品质,以数字化管理保障质量,以智能化加工提高附加值,“可以利用现代的生物技术选育优良的品种,借助物联网监测调控它的生产环境,提升林下参的品质产量,还能建立数字化的管理平台,运用区块链的技术全程追溯,保障质量,提升品牌形象。”
赵菁在调研中发现,发展林下参还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方面,林下参生长在天然林下,无需大面积开垦土地,减少了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另一方面,林下参市场价值较高,发展林下参种植能为种植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林下参加工、销售、物流等,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赵菁说道:“我了解到吉林省部分地区通过发展林下参产业,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了数万元,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责任编辑:王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