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节气后的湖南,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带来阵阵凉意。走进湖南浏阳经开区的中茧新科的养殖车间,却感到暖意融融。
“蚕有5个生长龄期,这是我们为3龄至4龄的蚕宝宝准备的养殖车间,室温大约在二十多度,通过智能化环境控制,模拟家蚕生长的最适宜环境。”中茧新科党支部书记刘丽介绍。
冬季也能养蚕?中茧新科的雅士林长沙(国际)蚕桑丝绸智造产业园,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我国蚕桑产业历史悠久,但传统家蚕具有寡食性特征,桑叶是唯一的食物来源,季节限制较大。为了打破养蚕业“靠天吃饭”的困境,中茧新科经过多次品种改良和配方调试,创新培育出适应饲料化喂养的广食性蚕品种。观察这些长条状的褐色饲料,外表虽平平无奇,但其中却富含桑叶粉、玉米、豆粕和维生素等多种元素。
“蚕宝宝吃得好、吃得香、长得快,突破了传统养蚕的季节限制,以及对桑叶的高度依赖,实现全年365天不间断产茧。”中茧新科董事长范茂林介绍。
除了创新品种,中茧新科还在养蚕方式上改造创新。在智慧养殖大数据中心,注塑车间、饲料车间、清洗车间、养殖车间、采茧车间……服务蚕宝宝生长的各个环节,都在大屏幕上清晰展现,曾经繁琐的人工喂养被可视化、智能化控制的工厂化养殖所取代。
传统养蚕一平米约600只,目前一平米可达2000只至3000只,“生产效率和单位面积产量较传统模式提高超1000倍,突破了丝绸行业原材料蚕茧短缺的瓶颈。”中茧新科首席科学家崔为正介绍。
“公司在人工饲料育多元化蚕品种选育、低成本人工饲料配方及加工工艺研究、自动化养蚕生产装备研制等核心技术方面均取得了创新性成果。”崔为正说。
据了解,公司还将在未来开发相关研学产品,一产带二产促三产,实现融合发展。
传承千年的蚕桑产业,正在湖南这片土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经济日报记者:郎竞宁 谢瑶 视频剪辑:张思扬)
(责任编辑:王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