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制作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许怡/摄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10月30日,陕西渭南澄城县尧头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忠阳正在进行陶瓷制作,在他灵活的操作下,短短数十秒一个茶盏便展现在眼前。
尧头窑遗址窑口的“山水图” 中国经济网记者许怡/摄
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一角 中国经济网记者许怡/摄
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制窑瓷体验(一) 中国经济网记者许怡/摄
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制窑瓷体验(二) 中国经济网记者许怡/摄
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制窑瓷体验(三) 中国经济网记者许怡/摄
出自尧头匠人之手精致的小猴,表情、动作活灵活现。 中国经济网记者许怡/摄
尧头陶瓷烧制技艺全部用土法手工生产,原料采自当地坩土,加工过程包括筛选耙泥、制坯施釉、敷彩绘图、入窑煅烧等72道工序,每道工序均需匠人手工完成。尧头陶瓷造型浑朴大方、胎骨憨厚古拙、釉色纯亮缜密,它是地地道道的北方民窑,民间需要什么,匠人就烧制什么,经过上千年的沉淀,尧头窑形成了碗窑、黑窑、瓮窑、砂窑4个传统窑系,制品种类繁多,以生活用品为主,常见的有“懒婆娘”、筷筒、笔筒、大缸等杂用瓷类。
目前,尧头窑共有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32人,其中,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1人、市级非遗传承人6人,县级非遗传承人24人;工艺美术大师16人,其中,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7人,县级工艺美术大师8人;尧头砂器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市、县级传承人各1人。
近年来,澄城县通过建立非遗传承人档案制度,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建立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制度,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评估和动态管理,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等手段,进一步提升传承人技能艺能,在澄城职教中心开设黑瓷专业班,在尧头窑景区设立教学实训基地;与渭南师院、西安美院、景德镇陶瓷大学等院校建立引进、培养合作关系,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不断壮大传承队伍。(中国经济网记者 许怡 鞠然)
(责任编辑:王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