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30718388082105866.jpg
企业微信截图_17284647007663.png

核心部件都来自沪苏浙皖!“全长三角造”机器人这样造|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2024-05-24 19:24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举起激光笔为汽车轮胎刻字,挥舞机械臂将货物搬到流水线上,伸出分拣夹对无序分布的元器件准确挑选……走进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机器人智能工厂车间,就能看到一排工业机器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各显身手”。“它们可都是‘全长三角造’机器人。”新时达总裁梁锐自豪地告诉记者。
  “全长三角造”,顾名思义,就是机器人本体及一二级零部件全部来自长三角地区。以一台刚刚下线的弧焊机器人为例,它的减速器来自江苏,伺服电机和轴承由浙江生产,本体线缆和壳体的产地是安徽,控制器使用上海制造——这便是一台“全长三角造”工业机器人。今年一季度,“全长三角造”机器人出货量达1589台,已接近去年全年出货量七成。
  这位“土生土长”的机器人,诞生于一个由上海牵头的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计划。2022年7月,上海市经信委向苏浙皖工信厅发函,商请支持打造首款“全长三角造”机器人,以防范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进口依赖度高而可能面临的产业链供应链风险。该计划中,新时达成为首轮“链主”,牵头长三角12家上下游企业协同研发,握指成拳,形成合力,促使区域内国产机器人零部件实现整机应用。当年,经第三方测试机构和市场应用验证,“全长三角造”机器人整体性能已达国内领先水平,接近国际一流水平,成功进入汽车整机产线,取得国产品牌进入汽车主机厂产线“零的突破”。
  目前,“全长三角造”机器人广泛用于汽车零部件、钢结构、橡胶轮胎等多个行业,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产品质量、解决行业痛点。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无数次克服困难与挑战。梁锐介绍,“全长三角造”意味着研发生产要能独立自主。虽然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以及充足的人才储备,但为了实现核心部件高质量供给,链上各家企业花费了大量心血。以新时达研制核心拳头产品控制器为例,也是经过10多年研发与测试,其“驱控一体”技术才追赶上国外水平。
  据介绍,目前新时达核心控制技术均为自主研发,机器人技术自主化率已超90%。展望未来,梁锐表示,新时达将坚持“自主可控”的发展目标,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缩小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努力实现更多产品的“中国创造”。(经济日报记者 邹童 贺浪莎 视频剪辑 段常颖) 

(责任编辑:王茂林)

编辑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