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30718388082105866.jpg
企业微信截图_17284647007663.png

感受创新活力,记录时代脉动,这片“城”跑出速度与激情

2022-10-14 14:44 来源:杭州网

  沿着浙大紫金港校区,紫金科创未来社区勾勒的九大未来场景已经配备完毕,一批提升改造的产业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

  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的浙大紫金科创小镇,已完成入驻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235家,小镇内八大特色景点也正逐步完善。

  城西科创大走廊的重要能源大动脉——220千伏架空线上改下工程,今年5月完成国内最长单段陆地电缆的敷设,确保年底完工……

  作为城西科创大走廊的东首、杭州云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面积约21平方公里的“城”,打造出了一片全区产业发展新高地、全省科技创新策源地、全国新型一流科学城的产业热土。如今,紫金港科技城正挥舞着创新之翼,以一种新的姿态御风腾飞。

  一直以来,紫金港科技城始终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为确保“机制融得进、任务接得住、政策用得好”,不断优化管理服务模式,吸引企业扎根助力产业发展。

  2022年以来,紫金港科技城累计向企业推送各类政策3465次,已兑付城西科创大走廊、紫金港人才项目等科创扶持资金近2亿元,打造“西湖人才云图”驾驶舱,推进4.6万条人才数据综合集成。

  这片“城”日新又新,承载着万象复更新的厚望,感受和记录着创新活力与时代脉动,正跑出着属于它自身的速度与激情。

  焕新与重振释放发展更强动能 

  紫金港科技城可感可知的最大变化在于,高楼鳞次栉比,建设项目随处可见,道路四通八达,公园绿地连点成线,同时也助推西湖区的发展空间随之延伸。在这里,一片沉寂已久的土地重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紫金港科技城西科园区块总面积2.12平方公里,于2001年8月启动开发,经过20年发展,逐渐出现产业层次低端、土地利用低效、功能配套不全等问题。在西湖区建设高歌猛进的同时,科技城的焕新与重振已时不我待。2017年,紫金港科技城启动西湖科技园区提升改造工作,截至目前,紫金港科技城西科园区块和扩园区块已开工项目26个,竣工投产10个,在建16个(2022年已开工2个),建筑面积从存量40万平方米提高到100万平方米;剩余32个未开工项目,计划2年内完成改造。

  奥强实业产业用房改扩建、绿方科创科技楼宇建设、紫天大厦楼宇建设等项目,在紫金港科技城旧貌换新颜。它们把城市更新与科技创新结合起来,整合改造旧厂房,建设产业个性与城市规划相协调的新兴产业群,让科创氛围由点及面辐射发散,让各类创新“苗木”在这里得以生长。

  “十年前感觉这里是老破小,没想到现在变高大上之余,还拓展了一大片智能服务。”不少工作生活在紫金港科技城的群众不禁感叹,紫金港科技城近十年间的变化太大了,区域规模品质显著提升了,也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了。

  融合科产人文满足人的新需求 

  一片有抱负的“城”,既是产业科创高地,也是品质生活之地。紫金港科技城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水平未来产业、高质量生态文化为基础,致力于打造创新创产、生态友好的示范型社区。

  荒地高楼升,如何进一步改善公共服务配套,打造“花园式”园区,提升社区品质?紫金科创未来社区通过数字化系统对未来社区九大场景进行数字化赋能,目前已配备复合文化空间与城市会客厅,为艺术爱好者提供活动和交流的平台;已入驻共享图书馆,为科创智脑提供充沛的源动力;已配有立体绿化、配套生活服务及商业服务等,同时在建屋顶绿化空间。

  另外,园区内独栋装配式建筑获得“第一批浙江省建筑工业化示范项目”认定,满足国家绿色建筑三星标准。

  “未来社区的成功建设让我们的活动空间都变大了,周末时候的社区音乐节、社区艺术展、共享图书馆讲座等,让人惬意又舒服。”市民刘先生一家来到紫金科创未来社区,感受这里蝶变之后的崭新画卷。

  除了紫金科创未来社区,紫金港科技城正在打造云谷社区、双桥社区、西湖大学社区、西溪谷社区、府苑社区等5个未来社区项目,以服务科技人才为目标,着力构建精英聚集的多彩生活社区、黑科技泛在的个性社区、创新技术孵化的科技社区。引领创新创业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为全省输出产、研、居融合的未来社区实践样板,让这片“城”更宜居宜业。

  提供强能级 创设优良环境 

  紫金港科技城自启动建设以来,就定位于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一帧一画都靠自己摸索实践。在接连获得“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和“全省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两项殊荣后,完成初期积累的紫金港科技城,进入提速发展阶段。为此,紫金港科技城不断发挥平台功能,培育创新载体,集聚优秀项目,为这一片“城”功能的延伸拓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2年以来,紫金港科技城完成24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申报,新增8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1家市“雏鹰计划”企业、27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5家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累计引进西湖智能视觉、杭州上昵生物等高校经济项目79个,促成产学研项目50个,纳入浙江省技术难题“揭榜挂帅”项目30个。

  值得一提的是,紫金港科技城高质量开展“西湖英才计划”遴选,创新设立“紫金港科技城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评审机制,今年引进并落地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26个。与浙江大学共建杭州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西湖园区),积极为海外人才提供服务,已吸纳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创业人才设立企业10余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整体发展效益不断凸显。

  树立一流标准 创新创造无限可能 

  对于紫金港科技城而言,加快布局新赛道、培育新优势、催生新动能,必须有优质的项目作为引领。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科技创新这条路上,紫金港科技城从来没有缺席。因此,紫金港科技城将积极凝聚人才智源,激活科创元素,培育创新发展新引擎。

  坚持加强校企合作,全力推动建立与浙江大学、西湖大学、国科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常态化对接机制,全力打造区校合作紧密共同体。

  坚持实施国家和省市各级人才培育计划,进一步完善区域内人才层次结构,持续开展“双千”服务入楼宇活动,依托十支红盟服务队,结合楼宇党群服务中心逐步入驻“红盟”服务站,打造“全域性”一站式服务体验。

  坚持布局资源整合,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加快科技城路网、水网、绿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内部交通成网,外部交通互连,打造生产高效集约、生活舒适宜居、生态环境优美的新空间。

  十年发展,硕果累累,紫金港科技城之变让人惊叹,而当下打造转型升级新高地更让人对其未来充满期待。站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紫金港科技城将强化要素保障,构建产城融合新样本,全力打造实力紫金、科创紫金、品质紫金、幸福紫金,努力将“规划图”变为“实景图”,推动紫金港科技城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记者 楼子璇 方梓莹)

(责任编辑:王茂林)

编辑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