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赤城县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散杂居县,全县有31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524人;辖9个民族村。赤城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探索丰富工作内涵、创新方法举措,进一步健全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全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和美民族乡村建设。
切实推动民族村发展,去年以来,累计争取上级资金215万元,找准基础设施建设切入点,为大海陀乡东山庙和下斗营两个民族村实施道路硬化项目,补齐了民族村短板弱项,改善民族村村容面貌。找准激活民族村内生动力关键点,实施大海陀乡东山庙村设施架豆建设项目,建成种植大棚26个及相关配套设施,切实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增强了民族村的自我发展能力,也为民族村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切实推进“双富”行动,赤城县特别关注东万口乡塘子营和官路房两个民族村建设,通过进一步健全完善差别化支持政策,实施东万口乡塘子营村惠民文化广场工程建设项目,引导村民践行文明新风、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实施东万口乡塘子营、官路房村民活动中心改造项目,进一步完善了民族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增强文化阵地建设,切实推进和美村寨建设,绘就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持续深化县政府赴民族村现场办公会制度,去年以来,赤城各部门单位通过召开赴民族村现场办公会,实施农村污水治理、特色产业、村容村貌整治提升等帮扶措施26项,累计撬动帮扶资金580余万元,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村的建设发展,让各族群众在共享发展成果中不断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
赤城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侯秀林表示,通过充分发挥主题公园、文化长廊等阵地的宣传作用,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上好“民族团结第一课”等活动,赤城县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坚持开展好为民族地区“送科技、送文化、送健康、送法律”活动,切实把帮扶和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在细微之处彰显民族团结的深情厚谊。下一步,赤城县将以更加务实的举措,突出有形有感有效,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实效。
(责任编辑:王中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