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30718388082105866.jpg
企业微信截图_17284647007663.png

西安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2023-10-31 12:00 来源:西安日报

  记者 朱雪娇 见习记者 高茹钰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10月30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推进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情况的报告。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工作机制体制日趋完善,产业发展基础更加扎实,粮食生产和农产品供给更加稳定,特色产业成链成群,创新活力显著增强,全市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态势良好,乡村产业焕发勃勃生机。

  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22元,增长8.1%,增速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

  为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保障支撑,我市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财政资金27.87亿元,引导鼓励金融机构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金超140亿元。成立西安农投集团,拓宽产业振兴融资渠道。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我市出台《西安市加强耕地保护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实施方案》,良田、良种、良技、良法系统发力,2022年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单产高出全省77.3公斤;建设西阎、沿渭、沿山、城郊4条蔬菜产业带,全面提升70家“菜篮子”基地和15家链主企业保供能力。

  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我市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业”特色产业发展,创新打造西安农业景区15个、西安乡村空间站18个,推出乡村休闲游精品线路20条,乡村民宿达到120家、2000张床位,蓝田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蓝田县董岭村等4个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超 2000万人(次),收入达15亿元。

  培育省以上农业品牌43个、名特优新农产品30个、特质农品67个,组建农资、电商等4个行业联合会,建成2个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示范带动猕猴桃、奶山羊、葡萄、石榴等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科技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今年9月,西安智慧农情监管平台数字赋能“空天地”系统-航测遥感技术全链应用正式发布,将有力提升现代化农业服务水平。“中国-新西兰猕猴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陕西中心”落户周至,《西安-科斯塔奈农业科技战略合作备忘录》成功签订。

  下一步,我市将以产业振兴为抓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从农业生产、冷链物流到产品加工,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到乡村治理全方位深度融合,努力实现“产业兴”到“全域强”。

(责任编辑:贾佳)

编辑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