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在法士特高智新工厂,几乎看不到工人,忙碌的只有黄色的机器人和白色的数控机床。在数字化技术的助力下,法士特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新工厂”生产效率提高70%以上、能源消耗降低约14%。
同一天,陕建控股有6名“机器人”新晋为“数字员工”。“财务工作有大批量重复性业务,存在结算效率低、人力投入大、安全风险高等管理难题。现在,机器人可以不间断运行,能以一当十。”陕建控股财务总监杨耿说。
“在我们的生产车间,人、机、料、法、环各部门数据‘拉通’,实现了联动。”陕西电子信息集团下属凌云电器网络信息处处长赵国栋说。
……
眼下,科技创新成为陕西国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上半年,陕西国企立足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研发经费总投入达96.3亿元,同比增长27.3%;新产品产值约463.4亿元,同比增长32%,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创新驱动 创造发展新动能
3月,陕西国企一项目一企业荣获我国工业领域最高奖——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分别是延长石油“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低碳绿色循环集成创新”项目、陕西有色金属集团权属企业宝钛集团。
6月,陕煤集团西安重装西煤机公司推出自主研制的世界首台10米超大采高智能化采煤机,填补了国内乃至全世界特厚煤层10米一次性采全高的空白。
今年底,府谷清水川煤电一体化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将投产,项目建设中运用了三项“世界首例”技术……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陕西国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
上半年,延长石油、陕西交控等7户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0%以上,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秦川机床等5户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5%。
“对完全竞争类企业而言,研发投入就是企业自主创新的源头活水。”陕西电子信息集团科技部部长刘戈介绍,近3年,该企业研发投入从11.4亿元增长至16.44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6.24%增长至7.47%。
秦川机床将研发投入指标纳入各权属单位的经营业绩考核,考核权重提高至10%。
“预计全年研发投入达2000万元以上,比去年增长一倍。”陕西粮农集团科技创新部负责人路小利说。
“2022年,重卡市场低迷,陕汽控股研发投入强度依然较2021年提升0.27%。”陕汽控股技术管理部副部长杜军伟说。不难看出,即便困难重重,该企业依然没有松懈对科研创新的投入和支持。这样的逆势增长数据,体现的正是陕西国企的韧性。
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陕西国企还在积极创新机制。
为推动陕西国企以科技创新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省国资委出台陕西国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围绕创新谋划产业化项目、配置资本和人力资源、打通产业链条、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形成“目标—管理—考核”一体推进的创新工作体系。
实施办法出台后,陕西国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集中资源力量,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截至目前,科技部门和研究院组成的科技创新“双机构”实现陕西国企全覆盖,确保创新工作“有人管、管到位、能管好”。同时,各企业纷纷出台对科技人才的激励奖励机制。
9月,在法士特举行的2023科技表彰大会上,400多名优秀科研工作者受到表彰。会上,法士特党委书记、董事长马旭耀激动地说:“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法士特要始终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科改企业”,陕西电子信息集团下属的烽火电子坚持“人才愿意在哪里工作,就把研发中心建到哪里”。烽火电子在北京中关村集成电路产业园建立了研发中心,形成以北京—西安—宝鸡为主的研发战略布局。
延长石油已建成6个研究院、1个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科技公司、1个科创与转化中心、3个产业技术中心、3个中试基地、2个科技产业园,构建了贯穿技术研发、中试及示范、转化孵化全创新链条,覆盖能源化工上下游的自主科创体系。
陕煤研究院针对项目逐级推进过程,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开发再到产业示范,设置不同比例激励奖金;针对产业化过程取得的经济效益,提取一定比例资金给予创新团队奖励激励;针对成功产业转化的项目公司,对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股权激励。现在,激励机制已经全部覆盖到各层级人员。
陕投集团出台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专项资金分为配套资金、奖励资金和科技专项投资3类共8个分项。首批专项资金用于配套支持集团2023年度重点科技项目,共计1875万元。
秦川机床除对科研人员实施“宽带薪酬”外,对在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在科研序列优先考虑破格任用、提拔晋升。
完善支持创新顶层设计,健全科研平台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向科技创新要发展、要效益、要潜力,陕西国企打出的“组合拳”,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锻长补短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战略性新兴产业既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产业发展的方向。陕西国企正在这一领域加速布局落子,锻长板,补短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新能源领域,延长石油、陕煤集团、陕投集团等传统能源企业正加速培育氢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核能和储能等领域新兴产业。8月,由延长石油燃气集团新港公司投资建设的模块化氢能热电联产示范项目投运。这是省内首个电解水制氢—氢能热电联产多能互补示范项目。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今年前8月,法士特重卡新能源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第一。陕汽控股开发了5大系列20款车型的电动商用车产品,实现电动商用车整车性能的全面提升。陕西交控借助高速服务区、加油站等资源优势,建设布局新能源汽车(含重卡)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
在新材料领域,陕西有色金属集团通过技术攻关和产线升级,推出柔性显示用钼基溅射靶材、航空航天紧固件用TC4钛合金等高附加值产品。
与此同时,陕西国企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9月15日,在陕煤小保当公司地面调度指挥中心,集控操作人员郭祥用鼠标轻轻点击智能化综采分控中心界面的一键启动按钮,综采工作面的泵站、三机、煤机远程全线启动。
目前,陕煤集团全面完成矿井智能化改造,集团下属38对智能化矿井年产能达到1.8亿吨,占总产能的93%,7处煤矿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彻底告别了过去“傻大黑粗”的模样。
近年来,国内工业母机龙头企业秦川机床发动两次定增募资,打造完整的高档数控机床研发和生产体系,并丰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品结构,拓展产品品类,进一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今年,法士特自主研发的新能源传动系统全面征战新能源市场。其新能源产品换挡更平顺、速度更快、使用成本更低。
发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陕西钢铁企业正在加大深加工工艺技术改造升级,推动钢铁向高性能钢材、特种钢材、绿色建材、优质板材发展,力争“十四五”末,优特钢材的产品占比20%以上。
在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及关键核心部件等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背景下,陕西电子西北机器华明普泰公司实现医用直线加速器自主研发。目前,该产品已进入注册审评阶段。
服务大局 为保障国计民生作贡献
多措并举,端稳粮食饭碗。
“今年,我们要从玉米生物育种,小麦、油菜、大豆等作物新品种选育,旱区作物适水改土与丰产技术集成,优质‘秦宝牛’肉牛新品种选育等重点方向进行科技攻关,端牢陕西人的饭碗。”陕西粮农集团总经理周小林说。
陕西粮农集团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省级粮农一体化企业,担负着陕西端稳粮食饭碗的任务。目前,该集团已建成贯通省内、延伸省外的粮食收储贸易一体化经营体系,构建了米面油全品类粮油工业体系,并大力培育种业、牧业、数字农业、食品工业等战略性产业。
保供保稳,保障能源安全。
上半年,陕煤集团销售公司累计销售煤炭1.38亿吨,同比增长19.3%。销售的煤炭中有7653万吨经铁路运输,运量同比增长22.2%。煤炭销量、铁路运量均创历史新高。
截至2022年底,延长石油连续16年实现原油产量千万吨以上规模。“十三五”以来,延长石油以连续“注水大会战”的方式推进精细注水,在新打井数相比“十二五”下降55%的情况下,实现产量稳中有增;全油田自然递减率下降1.27个百分点,采收率提高2.4个百分点,百年老油田保持着旺盛的稳产活力。
上半年,陕西国企扎实推进能源电力保供工作,全力释放产能,累计生产煤炭1.46亿吨,同比增长10.5%;生产原油575万吨,同比增长0.2%;生产天然气38.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5%;发电量46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
今年初,陕投集团煤炭地质云2.0上线发布,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人、机、管、环4个方面,实时诊断煤矿健康状况,实行煤矿生产动态管理,保障煤矿“出安全煤,出效益煤”。
吸纳就业,兜牢民生底线。
8月中旬,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史航博,被延长油田下寺湾采油厂招录;陕西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的魏万行,应聘到陕煤集团西安重装西煤机公司;清华大学毕业生罗天入职陕建地产集团……
今年以来,省国资委把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鼓励陕西国企挖掘岗位潜力,采取扩大有效投资、超前储备人才等务实举措,努力实现提质增效与促进就业并举。
陕煤集团在原招录计划已完成的基础上补充调整1275个招录计划,进一步扩岗增容。
在制定2023年度用工计划时,延长石油主动挖潜扩岗,通过调整招录条件、调剂录用岗位、建立人才储备库等举措进一步扩大招聘范围。同时,该企业在60多个媒体平台发布招聘信息,简历收集量为上年度10倍以上。
陕建控股对引进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7所高校的高层次人才提供5年免费住房,同时在工资待遇、晋升机遇等方面给予倾斜,两年来累计引进高校毕业生5122人。
(责任编辑: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