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20230718388082105866.jpg
企业微信截图_17284647007663.png

如何凝“金”聚力,写好“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大文章?

2024-09-04 13:57 来源:中债资信

  杨涛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李欣 中债资信首席评级业务总监

  唐益 中债资信首席信息技术总监

  贾宁芳 中债观察员

 

  主持人:如何理解“五篇大文章”所肩负的重任?

  杨涛:当我们提五篇大文章的时候,是为了更好地畅通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作用,从而间接地为实现这些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重大战略目标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李欣:五篇大文章明确了五个重要的方向和领域。在这五个领域里面,金融怎么样去发力、怎么样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就是怎么样去做好五篇大文章。

  唐益:五篇大文章可以说是给金融行业绘制一张愿景宏伟的蓝图。科技金融有助于提升加速创新和技术应用,绿色金融有助于提高可持续性,普惠金融能够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养老金融解决老龄化问题,数字金融提高金融本身的交易效率,降低成本。

  第一章节 科技金融:引金融活水,浇灌“科技繁花”

  主持人: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被放在了首位,怎样理解它的首要地位?

  杨涛:促进技术进步成为当前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增强新动力的一个核心着眼点,资本与金融的力量不可或缺。

  李欣:科技金融重要性从两个数中可以明显感受到,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最后的《决定》当中,提到科技52次、创新60次。这么高频提到,能充分说明科技金融为什么在首位,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服务和支持。

  唐益:金融支持在科技发挥生产力的作用过程中是非常关键的,它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非常重要的催化剂或助推器。

  主持人:科技金融整体的进展情况怎么样?

  杨涛:银行业是支持科技企业的主力军,资本市场是支持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从产品层面,无论是股票、债券、票据等一系列的产品都成为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核心载体。

  主持人:债券市场如何服务科技创新?

  李欣:债券市场其实一直都在支持科技类企业的发展,像华为、中兴通讯等大型科技企业,2008年就已经在银行间市场发债融资了,2022年债券市场更是推出了科创债券和科创票据,这对科技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截至目前发行规模已达1.57万亿元。

  主持人:做精、做实、做细“科技金融”,还面临哪些挑战?

  杨涛:一是从需求侧来说,特别是对那些尚未纳入到政府特定政策支持名录里面的企业,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二是从供给侧来谈,要发挥资本市场支持好科技创新的有效价值,也要突破现有资本市场发展当中遇到的一些难点;三是关注环境要素跟政策要素,比如金融业跟科技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再比如金融领域要更多配置一些懂科技的专业人才等。

  主持人:从评级视角看,债券市场服务科创企业发展,有哪些方面需要着重去完善?

  李欣:我想站在投资人的角度讲有几个难点、痛点,是否有有区分度的评级是其中一个痛点。完整的、有区分度的评级序列可以帮助投资人识别风险。但是目前评级的区分度体现不太充分。第二个是信息不对称问题,评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去解决信息不对称。如何应对?一是加强投资人付费评级结果的应用,投资人付费评级公司因为切断了和发行人之间的利益链条,所以评级结果更独立、客观、公正。中债资信现在的级别中枢是以A-为中枢,类正态分布,BBB+及以下级别数量占比接近24%了。二是需要充分发挥评级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评级公司要在信息搜集和专业判断上做出更多努力。

  主持人:杨主任,您之前也强调,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关键,在于做好更有效、更精准的信用评估,请您来谈一谈。

  杨涛:从广义上来讲,整个科技创新其实都面临信用评估与信用评价的难题,信用评估大的体系当中,评级问题肯定是其中一个核心的组成部分。当我们希望这个市场进一步走向核心规范发展时,这时依靠的是更多的一些标准化的信用评估手段,我认为信用评级正是其中最核心的、最标准化的、最主体的一个板块。

  第二章节:数字金融:乘数字东风,澎湃“金融动能”

  主持人:在“五篇大文章”的整体布局中,科技金融领衔,数字金融托底的。数字金融这个底座,有多重要?

  杨涛:数字金融本质上提的是数字化给金融业的效率带来全面的改变、全面的提升,甚至某种意义上改变了金融的本质。

  唐益:对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来说,数字实际上已经深度融入了。从对外客户服务来说,我们所有的业务现在都已经从线下搬到了线上。从金融机构的本质,也就是风险防控、风险管理来说,也早已和数字深度融合,运用数据进行风险判断,运用数字化模型进行风险决策。

  李欣:数字金融一定是和金融使用场景,金融发展方向、目标紧密相连的。其中数据是数字金融最重要的素材、原材料,怎么去炒这道菜,是川菜还是粤菜,这就取决于业务需求是什么、导向是什么。

  主持人:对于评级机构来说,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业务开展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助益?

  唐益:评级机构天生来说就是处理信用风险数据的专业机构。对评级机构来说主要体现三个方面,一是信息获取能力的极大提升,二是数据处理能力的极大提升,中债资信构建了较为强大的数据中台,能够把各类、各渠道、各阶段采集来的信息加工整合、融会贯通,通过自动化模型生成评级结果建议,三是信息展现形态的极大丰富,通过更丰富的信息载体,数据可视化手段等,为市场提供有层次、差异化、定制化的服务。

  李欣:数据是从业务中来,到业务中去。拿信贷ABS业务举例,中债资信参与了2012年以来市场重启后的所有评级项目,在过程中,我们接触到和储存了大量数据,数据应用一定是和业务场景紧密相关的。一是服务于评级本身,通过数据、模型等更准确地度量风险。二是服务于风险监测,助力风险早发现、早识别、早处置。三是助力于技术和研究的发展,根据环境变化,不断创新升级。

  主持人:数字金融的发展,还面临着怎样的挑战?需要重点朝哪些方向去优化?

  杨涛:无论是科技企业面临的信用评估、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问题,还是绿色金融产品的环境效益如何更好评价,如何解决绿色金融发展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还是在普惠金融领域,如何更精准地把特定的金融产品匹配给特定客户。所有这些都是数字金融可以做的,当我们有效利用数字化手段时,是有可能降低一点成本、提高一点效率、增加一点匹配度的,这样数字金融跟其他几篇大文章就能够更有效融合在一起。

  唐益:新技术的创新使用过程中要关注两个风险点,一是技术本身存在的风险,有高估的技术和低估的技术,我们建议着重关注高估的技术。二是从技术本身来说,与业务实践相结合时需要找到非常适合的场景。

(责任编辑:黄子瑛)

编辑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