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jpg

广西经济技术开发区江南法院:“三走三问三提高”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2019-09-19 11:01 来源:南宁法制网

  江南区法院经开区法庭坐落于广西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企业较多,仅2018年法庭审理的涉企业案件就达2149件,占全庭案件的71.6%,标的额高达4.5亿元。近年来,经开区法庭始终以“公正司法、服务园区”为宗旨,探索建立“三走三问三提高”工作机制,全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走访企业问需求,提高司法服务精准度

  “公司员工都很年轻化,大部分人对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问题知之甚少,你们的这份白皮书有案例、有分析、有风险提示,给我们带来了丰盛的法律食粮,感谢法官们!”2019年1月8日,一份由经开区法庭首创的《涉企业民商案件审判工作白皮书》发放到经开区某大型房地产开发公司负责人手上,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这是经开区法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创新特色司法服务、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经开区法庭始终把提高司法服务精准度作为服务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通过走访企业,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常见性、多发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企业的发展扫清障碍;积极征求企业对法院在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与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促进法庭的司法服务能力提升。

  此外,法庭还与辖区内重点企业、涉困企业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向企业派驻联络法官,定期召开行业座谈会、走访调研、发出司法建议等方式,为企业打造“风险防范港”。

  截至2019年6月,经开区法庭共计走访企业30余次,开展法治讲座10余次,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和服务。

  走访社区问困难,提高矛盾纠纷化解能力

  “真是多亏了你啊,被拖了一年多的货款终于可以拿回来了”某混凝土公司的负责人对调解员激动地说道。原来,2017年9月份,某混凝土公司与某建筑公司签订了买卖混凝土的合同后,某混凝土公司陆续向某建筑公司供应混凝土,产生货款共计134.9万元,但某建筑公司仅支付了103.4万元,剩余货款一直以各种理由拖欠。法庭受理该案后,将该案交由法庭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调解员拿到起诉材料后,多次联系某建筑公司负责人,耐心劝解,最终双方矛盾得以化解。

  自2016年来,经开区法庭每年审理的涉企案件占年收案件的70%左右,如何提高矛盾纠纷的化解能力,是服务营商环境的关键。对此,经开区法庭以建设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为契机,从社区选聘人民调解员入驻法庭,对于案情简单的案件,先由特邀调解员进行调解,促进矛盾纠纷的快速化解。

  此外,经开区法庭以诉源治理为抓手,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分别与2个街道办13个社区共建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站,将纠纷化解的触角向前延伸。2018年以来,多名民事法官利用办案空余时间走进社区进行案件回访、立案咨询、法制讲座30余次,询问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站的困难与需求,协助排查、指导人民调解员对涉企案件纠纷的调解工作20余次,有效推动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开展。

  走访监管部门问计策,提高资源整合度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面临各类合同风险,还面临着安全生产事故的责任风险。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的事件屡见报端,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如何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能力提升,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是一道亟需解决的难题。为此,法庭问计于监管部门,通过走访安监局等部门,了解企业常见的安全生产事故及发生原因,同时结合近年来法庭审结的案件,进一步总结出安全生产“负面行为清单”,找出企业易忽略、未重视的环节和行为并予以提示,让企业常“照照镜子”,促进企业及时辨识风险、排查隐患、正规操作、正常履职,从源头上遏制纠纷的产生,助推企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光靠法庭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形成合力。”经开区法庭丘理副庭长如是说。

  对此,经开区法庭联合安监局等多部门召开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防范专题会,分析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形成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建议和意见,并就如何建立和完善行政部门与司法机关的长效协作机制达成共识,为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