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通过组织银企对接、出台鼓励政策、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设立产业基金等举措,将“金融活水”更多地引向实体经济,让资金涌向价值发挥的高地,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近年来,高新区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始终将优化金融服务环境,实现金融创新作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引擎。通过组织银企对接、出台鼓励政策、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设立产业基金等举措,将“金融活水”更多地引向实体经济,让资金涌向价值发挥的高地,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多样化融资助力
金融驰援实体经济
2018年,经高新区经信委申报推荐,民营企业包头威丰电磁材料有限公司和包头青山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分别获批“助保贷”资金600万元和800万元,用于企业发展转型和设备更新。目前,高新区已有11户企业累计获得该项授信贷款7160万元。
“助保贷”业务的开展是高新区助力企业融资征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拓宽中小微企业多层次多渠道融资,高新区积极搭建中小微企业融资平台,协调各类金融机构,推出税贷通、科技贷、快捷贷、小微易贷、创业贷等多种信贷产品,通过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知识产权质押、做大“助保金池”、发展产业投资基金等措施,促进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银行和企业面对面,才能有限实现产品和需求的对接。
今年4月24日,高新区成功举办“稀土高新区中小微企业金融知识培训及洽谈会”,为高新区企业重点从债券、信贷、股权等方面推介了金融单位的信贷产品和金融服务新举措,助力企业焕发活力,切实切中了小微企业融资痛点,解决了小微企业贷款的烦恼。
5月中旬,高新区还组织辖区100余户工业企业开展银企对接座谈会,为企业融资需求做了细致分析,就金融机构创新授信手段、企业自身加强研发新产品提振银行放贷信心提出了具体思路建议,并专门为企业在创新能力建设专项、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专项、企业规模扩大专项、企业规模升级和专精特新认定奖励资金等相关政策做了解读,帮助企业最大化争取上级资金支持。2018年,高新区通过远东融资租赁、“助保贷”、知识产权质押等形式帮助企业融资近2亿元,有力稳定了企业的运行。
政策引导
为企业生产运营减负
近年来,高新区以产业政策为引导,通过争取上级资金为企业运营做“减法”。仅2018年,高新区就组织10个项目申报2018年自治区重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涉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术改造、工业和信息化企业技术创新等领域;为10户企业办理减免基本电费业务,暂停变压器容量19476千伏安,减免222万元基本电费;推动3户企业进场自治区电力多边交易平台,累计推动40户企业进场多边交易平台,全年可节约电费4亿元;组织一机宏远、英华融泰两户企业成功认定自治区级工业设计中心;开展企地融合产品购销平台注册工作,组织区内企业积极加入平台,同时将区内20户企业加入包头市首批工业产品名录。
记者了解到,2018年,高新区累计为企业争取各类政策扶持资金7.5亿元,通过电力多边交易降低企业用电成本4亿元。此外,高新区全面推行“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服务券”,凡向平台签约服务机构购买相关服务并通过项目评审的中小微企业,均可享受合同金额40%补贴,将补贴政策从前期的项目研发,延伸至后期的财务、法务、评估、认证等事务代理阶段,给予企业全过程差异化的服务。截至目前,高新区累计为63家企业发放“服务券”补贴资金16万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正在加速建立。
“在企业需要金融服务的时候,能够及时找到服务载体,有效解决企业在发展壮大、转型升级中的资金需求。”高新区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这样盘点高新区在优化金融服务环境、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方面所做的努力。
高新区通过组织银企对接、出台鼓励政策、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设立产业基金等举措,将“金融活水”更多地引向实体经济,让资金涌向价值发挥的高地,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