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截图20180712132950551.jpg

合肥经开区开展“二次创业”,推进产业创新转型升级

2018-12-24 16:54 来源:合肥晚报

  近年来,合肥经开区开展“二次创业”,积极做活土地文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以“亩均效益”论英雄,推进产业创新转型升级,以“有限空间”创造“无限发展”,全力打造世界知名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他们开展的这项工作探索,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被誉为安徽“亩均效益第一区”。

  “创转升”带来新发展

  合肥经开区成立于1993年,为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破解开发区新一轮发展瓶颈制约,合肥经开区提出“以创新为动力,向质量要效益”,开启“二次创业”,着手解决低效用地、低端产能、低效企业和闲置土地(厂房)等难题,实行产业优胜劣汰,激励和引导企业形成亩均产出最大化的发展导向。

  2016年以来,该区先后出台促进工业企业增效升级若干政策,以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支撑新动能。2018年,该区成立“创转升”办公室,引进第三方中介评价机构,对区内所有占地工业企业实行绩效评价工程,绩效评价指标设置突出单位土地利用效率,分别为亩均税收、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亩均利润、环境保护、研发创新5项,将企业分为A、B、C三类实行 “差别化管理”。

  该区在推进“创转升”的同时,采取“退低进高”,转型升级调结构,紧紧围绕打造全球知名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的发展目标,着力优化产业布局规划,对重点区域进行整体规划;开展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专项行动,加快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节能减排要求和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产品、技术和工艺设备,加快推进低水平低效益企业、无市场无技术产品的淘汰退出,逐步淘汰和转移一批不具有能源资源利用优势、产业附加值较低的相对落后过剩产能。

  打出“腾退进”组合拳

  该区进一步盘活低效用地,对72个供而未建项目涉及闲置土地约4600多亩进行清闲催建,全面约谈涉及的企业,截至目前已盘活4221亩低效用地。

  因市场原因,日立建机第二工业园建成后产能严重过剩,土地和厂房处于长期空置状态。为合理处置低效利用土地、腾出发展空间用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该区支持日立建机科学规划产能,将其第二工业园724亩土地退回,建设以工业智能装备、机器人核心部件及机器人系统集成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机器人及工业智能装备集聚区,现已导入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龙迅半导体(VR)等智能制造项目,园区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80亿元,年缴纳税收5亿元。

  该区还对全区132家工业企业对外出租厂房面积124万平方米加强统筹管理,违规租赁厂房和不符合产业规划的项目实施清退并统筹对外招商,目前已督促104家企业完成厂房出租备案手续,已清退违规出租厂房企业41家,腾退出租厂房面积约25.1万平方米。

  绩效评价优化产业布局

  该区发布南区产业空间布局规划(2020年),引领创新转型升级工作进一步开展。对区内所有占地工业企业,该区实行绩效评价工程,指标设置突出单位土地利用效率,分别为亩均税收、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亩均利润、环境保护研发创新等五项,将企业分为A、B、C三类,突出“差别化管理”和“存量挖潜”,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予以不同的供地资金、融资和技术改造政策,一企一策、精准帮扶。

  2017年,该区安排专项资金11亿元,扶持A类企业优先发展,B类企业土地再开发、“零增地”技改、技术合作等形式改造提升;对213家C类企业,7600多亩低效用地,作为转型升级重点。对C类企业,不允许享受区级财政金融政策和金融产品,不允许参评各项先进,倒逼低效产能主动转型。

  该区设立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效用,对338户占地工业企业的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书面告知所有参评企业,引导激励企业树立“亩产论英雄”的发展导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