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 积蓄发展能量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三省考察时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6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条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近日,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健全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促进民营企业规范健康发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进一步激活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助力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关键词:深化改革 营商环境 全面开放 新动能
1.发力千钧,着力一点
“高性能膜市场前景广阔,但投资大,一条生产线动辄几千万元,公司要上第三条生产线时资金紧张。”2020年4月23日,朝阳佛瑞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瑞林在采访时说,不上生产线,产能吃紧,市场机遇可能会错过;上生产线,风投难寻、抵押难找。最后还是在项目管家的帮助下,顺利取得贷款,企业及时投入到新产品研发之中。
活跃在辽宁全省的8300多个项目管家,已覆盖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全部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项目。在疫情期间,项目管家身兼联络员、协调员、代办员等多重职责,为1.8万多个企业和项目复工复产纾困。据统计,项目管家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解决资金缺口达48.3亿元。
“企业复工疫情防控指南”“辽宁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辽宁省文化和旅游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措施20条”……疫情暴发以来,辽宁省接连出招,搭建起涵盖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的全链条、全要素政策保障体系。
关键时刻的有效引领,源于日积月累的厚实积淀和敢于动真碰硬的坚定改革。优化环境需从顶层设计开始,辽宁立标“最优”,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
2016年,辽宁省出台东北首部规范营商环境建设的省级地方法规《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2017年,全国首家省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在辽宁挂牌成立,成为辽宁省政府直属机构;2018年,出台并实施辽宁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六个方面23条政策措施,被称之为“黄金23条”;2019年,推进“最多跑一次”规定正式施行;2020年,《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
发力千钧,着力一点。这一“点”便是企业、群众满满的获得感。2020年6月,80后创业青年韩超在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不到3.5小时,就取得全部企业开办手续;盛世五寰智能装备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在土地摘牌当天就办理了施工许可证。
辽宁省营商局负责人介绍,截至2019年年底,辽宁取消调整省级行政职权521项,对54961个事项审批进行流程再造,平均减少纸质材料24%、减少时限40%、减少跑动次数28%。376项证照实现即办即给,484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以内。
138毫米!全国之最。2020年3月26日上午11点,沈阳东管电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车管件顺利出厂。这批组件将被运往武汉某锅炉公司安徽平山项目,为目前世界首台单机容量最大、最清洁的1350兆瓦清洁燃煤机组配套。管件弯管壁厚达138毫米,创业内新高。
“能在疫情期间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与党委政府的关怀和帮助密不可分。”集团副总经理孙洪宇语出中肯。从复工开始,孙洪宇几乎每天都能接到来自各部门的服务电话。缺防疫物资,送来口罩;缺流动资金,找来银行。后盾坚实,让企业专心生产,手握约5亿元订单,排产已至年底。
2.释放“磁场”,精心“滴灌”
隔屏展示协议内容、在线交流、签约落笔,1小时,12个项目,666亿元……2020年3月25日,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2020年春季招商引资推介会暨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来自国内外的近60家知名企业代表,或亲临现场,或“云端在望”,将目光锁定辽宁。
庚子之春,老工业基地“贵客”不断。“宝来利安德巴赛尔轻烃综合利用及产业链延伸项目”合资合作协议正式签订,日本电产(大连)有限公司新工厂开工……疫情并未阻断投资者的脚步,反而加快了在辽投资布局的步伐。2020年1至5月,辽宁按商务部口径实际利用外资8.3亿美元,同比增长2.1%,较全国平均高出8.3个百分点。
环境是金,环境生金。“本来打算把厂子建在南方,但到铁岭考察一圈后,我们决定把分布在全国的7个工厂都搬到清河区建立产业园。”为了这个决定,中慈董事会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讨论。
“经商趋利,哪成本低、效率高、束缚少,就去哪。”最终张淑萍用数据和案例“打败了”董事们的“经验”和“旧印象”,将公司北迁。辽宁的办事效率没有让张淑萍失望,从签约到拿到厂房更名过户手续,仅用了28天。现在企业不仅在铁岭买下一个厂子,园区也已在建。
在体制机制弊端上做减法,在加强服务和监管上做加法。一件小事,彰显“滴灌”之细。2020年6月23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省地震局、省营商局这两家看似无关的部门联合发声,共同解读刚刚颁布的《辽宁省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办法(暂行)》,此后辽宁省内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新区和其他有条件的区域,将可由政府统一组织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形成整体性、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成果,提供给进入该区域的建设项目免费使用。
“一个区域一起评,这可为企业省了大事。”看到报道后,正准备建新厂区的大连达利凯普董事长刘溪笔说。
不仅有地震安全性评价,接下来将有更多的“安全评估”加入其中。企业千千万,需求万万千,除了“统一服务”,“定制服务”也接踵而来。
过山海关入辽,一座名为“兴城”的美丽古城映入眼帘,全世界每5件泳装中就有一件来自这里。年初疫情突袭,泳装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不小影响。
“咱是小厂,顶不住的,还有40多工人等活干呢。”从2020年2月中旬筹划复工开始,葫芦岛市南票区缸窑岭镇服装厂负责人包丽丹常眉头紧锁。交通不畅,市场冷淡,原材料无法准时到位,周边小厂几乎都没有订单。
3个多月后,再见包丽丹,她的眉头已舒展开,脸上是微笑。“政府出手相助,帮着找公益订单,想办法进料……”此刻工厂里缝纫机的咔哒声此起彼伏,她已经渡过难关。
2020年5月,全省新登记企业同比增长11.77%;新登记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5.08%。其中,私营企业增幅最大,同比增长12.32%。
3.“新”意盎然,动能提升
产业环境、创新环境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辽宁引得八方来客、不断提升内力的重要元素。
疫情是创新能力的压力测试。
3天,红外热像仪、核酸检测试剂盒等新产品接连问世,弥补东北多领域生产空白。
7天,全省无创呼吸机产能提高百倍,千余台发往湖北。
10天,医用N95口罩、医用防护服,从无到有、从有到多,输送全国。
辽宁民企交出喜人答卷,书写之笔正是日趋澎湃的“第一动力”——创新。此题于辽宁,既迫切又沉重。这里科技资源丰富:1700家科研机构、115所普通高等院校、56位两院院士、460万技术工人……但这里企业专利数字在全国并不出挑。厚实“家底”,缘何未能充分转化为发展优势?与市场脱节、与经济游离,是关键闸门。
解扣,先破体制束缚。辽宁出台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放管服”改革10条突破性举措,加大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力度,激发创新主体投身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热情。
搭桥,扫清牵手障碍,打通校企联合的“任督二脉”。重点部署12条创新链,布局39个省科技重大专项、116个重点研发计划,积极引导企业参与。
引领,发挥示范作用,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工程。目前,辽宁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突破8000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5000家,培育瞪羚独角兽企业134家。
疏淤通渠后,新动能之水汹涌奔来。6月初,一条全自动生产线,在辽宁的车间内全速运转,手机镜头马达的日产量可达10万颗。这与几年前的产能相比已是天壤之别。这一刻总经理王迪准备了很久。从“手动时代”就提前投入,持续研发,不断优化家底。经过一步步发展,企业成为知名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
积土成山,个体壮大最终汇聚为整体进阶。2019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57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3%;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53.6%。
辽宁,培育沃土,积蓄能量,展望万木葱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