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截图20180705143953760.jpg

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开展驻企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2019-04-22 11:28 来源:吉林日报

  长春市宽城区有这样一片土地——2016年之前,这里只有3个小区、2所大学、1家企业,独立选址项目一个都没有,年产值不足4亿元。2018年底,这里的企业已达3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8家,初步形成轨道客车和汽车配套装备制造业集群,年产值20多亿元,占全区45%以上。

  二次创业3年,在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中矢力突围,偏居长春一隅的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是如何翻身的?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闯出的发展新路,引人思考。

  “硬件不行,软件补。”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韩明仁说,“和南方比,我们的地理、气候等客观条件不占优势,那我们靠什么吸引投资?就得靠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最终拼的就是服务。”

  这里的服务有何独到之处?“服务企业,只当店小二、做保姆还不够,还要有主人翁意识。”在实践中解放思想、总结经验,开发区领导深知:“服务企业就是服务自己,关键时刻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

  面对企业需求,面对发展需要,2018年7月,开发区管委会创新服务机制,变企业上门求助或定期访企问需的传统服务模式为一对一、全天候、“零薪酬”驻企兼职服务,从职能部门选派7名业务骨干到7家重点企业任副总经理,为期1年,做到“三员”和“三会”:既要做好企业发展的领航员、解决难题的服务员、排除干扰的护卫员,又要适时召开惠企政策“解读会”、发展方向“谋划会”、生产问题“解决会”。

  投资25亿元的长春泰盟智能化工厂是开发区2018年引进的汽车配套项目。今年3月7日,开发区国土局副局长、驻泰盟“项目经理”张娇按惯例到项目工地召开每周一次的现场会,研究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围绕智能、环保、绿色、节能、减排的项目设计理念,大学时主修城市规划专业的张娇发挥专长,与设计单位多次探讨,科学调整原有设计,融入智能化管理,并提出在智能化车间墙体采用新款设计。

  “小张既懂政策又懂专业,我们没少借力。虽然前期增加了一次性投入,但投产后能源使用成本将降低40%。”公司副总经理杨熙宏告诉记者,“只要有困难找到管委会,从来没听到一个‘不’字。张娇来了之后,帮我们解决了规划设计、办理审批等一系列问题,还为我们争取到110万元政策补贴。”

  作为最早入驻开发区的孵化器类企业,华大天石于2015年建成后开始招商。因对市场预判不足和“只卖不租”的固化模式,20多万平方米厂房仅招来两家企业,一年5000多万元的偿贷成本让企业不堪重负,3个大股东纷纷撤出,企业几近破产。开发区领导班子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帮助企业确定了引进中车配套企业的定向招商方向,厂房按需租卖。同时,派经济发展局职员聂赫驻企服务,帮企业解决了招商、审批、供暖等诸多难题。从盲目投资到有方向精准投资,按需建厂,短短一年多时间,华大天石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仅2018年,就引进世久空调、南京康尼等多家知名企业,闲置多年的零配件产业园全部装满,新增税收2000多万元。

  “多亏开发区的帮助,让我们起死回生。”华大天石总经理孙景军说,“以前是等商,现在是选商,然后量身定制厂房,更好地满足企业需要。”在聂赫的参与帮助下,二期智能制造园项目已完成前期设计,4月将开工建设。目前,已有吉林百强工贸等10家企业提出入园并交付订金。

  刚到顺风环保材料公司时,开发区办公室职员王速了解到企业有许多发明专利,便积极帮助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规模以上企业扶持资金70万元;在企业面临问题无法生产时,他又及时联系开发区领导和相关部门快速解决,让企业顺利生产免遭重大损失。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在管委会的帮助下,不仅企业项目落位速度、企业效益、整体产能实现3个提升,开发区经济发展也实现质效双增。2018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今年又定下税收、固投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20%的新目标。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今年2月,长春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区将驻企服务活动全面铺开,32名来自开发区办公室、国土规划局、建设局等10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分赴22家企业兼职服务,实现重点企业全覆盖。(王英 范英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