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高新区绘就高质量发展精彩画卷
惟有担当,方能勇毅笃行;惟有创新,方能勇立潮头。
今年上半年,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基本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并且连续两个季度取得全市项目拉练第一的好成绩。
成绩的背后有什么秘诀?“发展的背后是项目,项目的背后是干部,干部的背后是作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管委会主任邓卓海说。
今年以来,高新区以“担当年”活动为契机,抢机遇、优环境、挖潜力,描绘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画卷。
以“高”立意打造最强“经济高铁”
7月22日,在东风康明斯公司,一台台精致的新型发动机引人注目。“新发动机采用国六标准,技术更先进,整体零部件数量下降20%,发动机无大修里程超过100万公里。”公司负责人自豪地说,国六发动机新产品最大升功率超过50马力,污染物排放减少80%,降低油耗3至5个百分点,性能在国际国内均处于领先水平。
在湖北嘉辐达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数字化生产车间井然有序,一车车废弃的玻璃碴投入入料口,经高温、离心等封闭技术加工成一块块玻璃棉。据公司负责人介绍,玻璃棉品质取决于玻璃棉丝直径大小,玻璃棉丝越细,品质越高,应用的领域越尖端。该公司二期生产线生产的超细玻璃棉直径可达2微米,将打破外资企业对高端市场的垄断。
一项项高精尖技术,一项项高精尖成果,彰显出高新区以“高”立意,打造全市最强“经济高铁”的决心和信心。邓卓海说,作为襄阳市经济发展的“火车头”,高新区必须坚持以优争先、以质取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科技含量,才能蹄疾步稳、勇立潮头。
今年上半年,高新区新增数字化生产线35条,数字化车间4个,智能工厂4家,机器换人示范企业4家。到2020年,高新区将新建165条数字化生产线、21个数字化车间、18个智能工厂和24家“机器换人”示范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生产线或数字化车间普及率达到60%。
以“新”作笔新项目趋向“高智商”
点一点鼠标,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就能对原材料、配件、设备等生产要素进行智能化调度,快速响应生产指令……在双林集团汽车轴承产业基地,于今年3月投产的智能化车间内,只有3名工人在操作。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该车间使用了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平台,车间基本实现自动化作业。“我们立足国际汽车轴承产业技术前沿,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施‘互联网+汽车轴承’行动,为产业升级装上‘高智商’大脑,减量化增长效果明显。”
在襄阳奥利斯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襄阳奥利斯)一期无尘车间,记者看到,随着机器人智能机械手灵活闪动,一粒手机零部件很快成型。襄阳奥利斯总经理杨涛告诉记者,该一期项目于今年1月投产,产品的精度达到正负2微米,良品率达到98%以上,比人工控制高出15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高新区以“新”作笔,不断激活科技创新资源潜力,争当创新驱动发展排头兵,致力打造产业发展高质量、产城融合高水平、科技创新高效益的产业新城、科技新区。上半年,高新区新签约项目56个,新开工项目21个,新投产项目22个,19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这些新项目不断追“高”逐“新”,大多为智能制造、互联网+、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引进的项目更趋向“高智商”。
以“干”为墨发挥“店小二”职能
苏宁襄阳智慧零售电商产业园项目从开工到投产仅用时3个半月,创造了项目开工新速度。这得益于高新区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的制度创新,也是高新区“店小二”式精诚服务的一个生动体现。
建设初期,因为项目地块高,总土地平整工程量达65万立方米,约定工期只有45天。高新区汽车园办主任、米庄镇党委书记李道祥发挥“店小二”职能,带领项目专班多方协调、日拼夜战,克服连续降雨等困难,最终按期高质量完成了平整任务,赢得企业的交口称赞。
双林集团汽车轴承产业基地项目在建设中遇到供电问题,高新区经济贸易发展局局长蒋晓红带领专班人员第一时间上门服务;颂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因办公和设备调试需要,需要解决500兆网络光纤问题,项目秘书马上赶到移动和电信营业厅沟通协调……
“我们一直秉承‘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让项目秘书扮演好‘店小二’角色,‘零距离’服务项目,提高服务效率,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更好地为项目的发展提供服务和保障。”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周保汉表示。
邓卓海表示,营造良好环境,干部是关键。只有打造出一支作风硬、服务热的项目铁军,才能在项目建设中抢得先机、占据高点;只有坚持不懈优化营商环境,才能真正给企业营造一个宽松、有活力的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