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截图20180710132141096.jpg

合肥经开区:创新提升驶入“快车道”

2019-06-19 17:0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王彩娜 李长龙

  6月18日,协议投资额约835亿元的99个重点项目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合肥经开区”)智能装备科技园集中签约。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爆发态势,涵盖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项目78个,总投资636亿元。

  包括合肥经开区等在内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日接连迎来利好。5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决定延续集成电路和软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更多参与和促进信息产业发展。随后,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

  近年来,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合肥经开区,瞄准“十三五”,全面布局“二次创业”,勾勒出新的发展蓝图,重塑新的竞争优势,在创新提升方面率先一步,积极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

  “进”的蓄势加速

  在此次签约项目中,新零售、电商平台以及总部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也颇为亮眼,国内生鲜新零售行业翘楚呆萝卜、国内社交电商的龙头企业云集科技、中铁轨道交通研究总院、同济堂安徽总部等项目,以及全球领先的口服胰岛素制造基地等生物医药项目,将进一步优化合肥经开区产业结构和开放水平。

  新开园的智能装备科技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要素集成、服务集中,为入园企业发展提供拎包入驻的一站式服务,正在成为合肥经开区“科技+产业”战略新的支撑。目前入园企业32家,包括哈工大机器人、康佳半导体、龙迅半导体、全球中小企业联盟、今日头条等,在谈入园企业近60家。

  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亚斌表示,此次在重点领域引进了一批重点项目,起点定位高、科技含量足、辐射带动强,将为合肥经开区创新提升先行一步,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样板注入强大动能,有力助推该区加快形成“4231”千百亿级新兴产业集群(4个千亿元产业、2个500亿元产业、3个300亿元产业、1个100亿元产业),向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快速迈进。

  截至目前,合肥经开区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5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5.3%,全社会研发投入4.5%,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2.8%,授权量年均增长42%。今年一季度,该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3%,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的贡献率高达134%,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合肥经开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稳中有进,特别是“进”的蓄势加速。今年一季度,该区14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多数超过预期,GDP保持中高速增长,多项指标显示产业演进和动能转换明显向中高端迈进。

  挺进转型升级的“深水区”

  既要速度,更要质量。

  此次签约的99个重点项目中,利用存量企业和低效用地嫁接项目20个,总投资150亿元,折射出合肥经开区推进“创转升”(创新转型升级)行动的良好成效。

  自2016年起,合肥经开区在安徽省率先建立以“亩均效益”为核心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制度,对占地工业企业实施综合绩效考评和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激励和引导企业形成亩均产出最大化的发展导向,率先向转型升级的“深水区”挺进。一退一进之间,实现了效率和动力变革,“创转升”行动带来的效应明显,全区产业转型进一步加快,共盘活低效用地4285亩,布局江淮大众等一批新兴产业。2018年全区占地工业企业亩均税收、亩均主营业务收入、亩均利润分别较上年增长了16%、39.5%、23%。

  在爬坡过坎、迎来新局面的背后,是合肥经开区以制度优势深耕改革“试验田”的不懈探索。六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简高效的小政府,充分激发出潜在发展动力。设立中国合肥人力资源产业服务园,促进科技、金融、人力资源等现代产业体系要素集聚。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弯道超车”抢占产业制高点,培育创新增长点,推动科技创新优势转化。

  合肥市委常委、合肥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杨伟表示,随着“二次创业”的持续深入和新动能、新优势的不断显现,合肥经开区将迎来产业国际化、开放国际化、城市国际化的全新局面,向着更高质量更高形态迈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