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截图20180710095154074.jpg

上海自贸区吹响新兴产业“集结号”

2019-05-10 11:21 来源:文汇报

  新一批融资租赁企业最近集中落户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这10家公司不约而同亮出了新的“生意经”——能源安全供应、集成电路、节能环保、智慧城市大脑等新产业项目唱起主角,飞机、船舶、机械装备等传统领域反倒成了配角。

  “融资租赁在新旧转化中,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中电投融和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此次就把能源高端设备租赁投放在保税区,其总经理蔡宁表示,“服务实体经济已成为融资租赁行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这一点在集聚了全国融资租赁产业五分之一规模的保税区域内已经显现,上海可以说是走在前列。”

  窥一斑而知全豹。融资租赁“生意经”的变化折射出这样一幅景象:借助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的优势,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新旧动能正加速转换,传统产业的转型持续升级,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更是显山露水,整片区域的经济辐射带动效应不断释放。

  产业转型持续升级

  融资租赁已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的一大经济新增长点。截至去年底,共有融资租赁企业1874家设立于此,租赁资产规模累计达到10206.83亿元,成为我国融资租赁产业发展重要集聚地之一,有力支撑了上海乃至长三角区域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飞机、飞机发动机、船舶以及传统工程机械设备以外,上海自贸试验区融资租赁行业开始把触角伸向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大医疗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资产规模处于全国领先。

  就在最近,东航股份、南航租赁、太平石化金租、芯鑫租赁、中建投租赁、浦银租赁、中电通商租赁、国金租赁、上实租赁、中核租赁等10家融资租赁行业的龙头企业与保税区管理局集体签署合作备忘录,资产规模意向和效益预期都相当可观。

  据相关重点企业初步估计,未来三年投放将超过100架飞机、100艘船舶、100亿元高端装备,项目子公司投放资产规模年均增幅达20%以上,部分企业力争实现两年投放额“翻一番”目标。这些项目涵盖飞机航材、能源安全供应、集成电路、节能环保、智慧城市大脑、“一带一路”核能设施等产业链上下游高端装备,体现了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

  蔡宁告诉记者,“能源领域传统设备是电火为主,资产规模在10万亿元左右,但随着市场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增大,风电、光伏等新技术引入,融资租赁在新旧转化中,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新兴产业加速集结

  这一边是传统行业在加速升级,另一边大批新兴产业也在加速集结。今年,上海自贸试验区张江片区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展开前瞻性布局。集聚着IBM、微软、英飞凌等行业巨头的人工智能岛刚刚揭开面纱,网罗了阿里巴巴、紫光集团等大企业的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也已落地……

  令人欣喜的是,从数据看,新产业的拉动力开始显露出来。去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经济总量达到3433.88亿元,增长4.49%;其中,制造业产值达到1176.6亿元,增长9.8%,实现了漂亮的逆势增长。

  如果把生物医药产业的镜头再次聚焦,一支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力量呈现在眼前——这里有600多家生命健康创新企业,超过400个在研药物品种,超过130个项目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国家级研发机构近150家,超过1000多项专利授权,1000万份生物样品存储能力。

  在全新的细胞临床研究领域,以“医谷”40万平方米空间为起点,张江细胞产业园刚刚启动,将形成从存储、研发、生产、运输、治疗到装备成熟的细胞治疗全产业链。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夏多告诉记者,未来几年,张江将重点打造细胞产业制高点,并以此为切入点,推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迈向更高层次,到2030年力争相关产值超过500亿元。

  把握制度创新优势

  “上海自贸试验区一流的营商环境坚定了我们立足上海、深耕中国的决心。”医科达是全球知名的精准放射治疗设备企业,其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CEO龚安明告诉记者,公司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秀出世界首台高场强磁共振放疗系统后,一心想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

  无论是商事登记开办,还是寻找办公场所等,上海自贸试验区陆家嘴管理局借助制度创新,提供了一连串的专业服务:从企业有初步意向,到走完所有流程,前后总共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在今年一季度,陆家嘴又新增6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截至目前,这里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总数达105家,约占浦东新区总量的三分之一。

  事实上,经济释放辐射效应的背后,离不开这片热土的制度创新优势。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融资租赁企业也正感受着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融资租赁的发展一路伴随着制度创新,包括经营性租赁收取外币租金、飞机租赁海关异地委托监管等。”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陈彦峰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重点企业从项目申请设立到开展业务的全流程时间再压缩50%,在全国范围内,做到材料最少、效率最快、办事最省心。而远期目标则是向爱尔兰、新加坡等国际融资租赁产业先进地区看齐,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专家视角

  应对产业变革创造时代精品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系主任芮明杰教授认为,上海的经济转型升级应该放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的大背景下来考虑,走全球资源整合、走开放创新之路,一定是大势所趋。

  包括5G等新基础设施,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型服务产业等新领域,很有可能对未来的产业体系产生决定性影响。对此,上海不仅要主动应对产业新变革,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也要顺应市场新潮流,创造“时代精品”。

  瞄准创新引领,加快培育新兴动能,上海要充分发掘创新驱动的动力源泉,加快实施产业创新工程,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实现“从无到有”、填补国内空白。

  依托长三角的产业腹地,发挥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这座城市有机会在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高点的竞争中率先突破。

  做好产业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企业一定要唱主角,政府则要搭好台,以集中资源优势,扮演服务企业的“店小二”,大力培育以世界一流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为核心的卓越企业群体。

  作者:本报记者 唐玮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