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际港务区:高质量建设内陆第一大港
“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强大,交通首先要强起来。”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包括内陆港在内,都要志在万里,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港口,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对陕西这样的典型内陆省份和“一带一路”重要枢纽而言,西安国际港务区的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里,西安国际港务区在西安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做实开放通道,做优开放平台,做大开放经济,加快建设内陆第一大港和东部城市新中心为目标,坚持以港为魂、以港兴城、港城一体、融合发展,园区经济总体呈现出“逆势而上、快速增长、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9年,西安国际港务区将按照“蹄疾步稳”的原则,坚定实施突破,把开放引领、创新驱动的理念体现在工作的系统谋划、整体推进中。对园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真正使园区实现高质量、高水平、跨越式发展。
不忘初心,有效探索实践内陆港发展新模式
西安国际港务区是陕西省、西安市为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而设立的经济先导区,是省市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对外开放大通道的重要抓手和主要平台,是陕西自贸区的核心板块。
自2008年组建以来,西安国际港务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年均30%以上增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00亿左右,融资租赁和商业保理企业数分别占到全省70%和90%,财政收入增幅连年居全市第一,已成为追赶超越发展的排头兵和大西安商贸物流万亿级大产业的核心承载区。
值得一提的是,西安国际港务区已经写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等国家战略,明确提出要“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支持西安陆港建设”“打造中欧班列品牌”“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多年来,西安国际港务区坚守“造港开埠”造福一方的初心,努力摸索“港口内移、就地办单、海铁联运、无缝对接”的内陆港经营发展模式,先后获批国家一类铁路口岸、二类公路口岸、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整车进口口岸。
——陆港建设纳入国家战略,基础平台体系不断拓展夯实。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提出“支持西安建设国际陆港”、“建立中欧通道铁路运输、口岸通关协调机制,打造‘中欧班列’品牌,建设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运输通道”、“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内陆口岸与沿海、沿边口岸通关合作”等内容,为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西安国际港务区充分发挥港口服务平台、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平台的吸引力和带动力,各种平台形成了次第开花的良好局面。目前,占地4.67平方公里的西安综合保税区运行良好,已成为陕西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占地2058亩的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2018年吞吐量超过百万吨;省部共建,占地2400余亩的新筑铁路综合物流中心项目已经建成,将正式投入运营。
——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西安华南城、中西部陆港金融小镇等现代商贸项目陆续运营,集群效应逐步显现。现代物流产业方面,京东西北运营中心、西安广汇汽车物流产业园、西北医药物流基地、西北出版物图书物流等项目入驻园区,形成了多门类、综合型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电商平台方面,原有阿里巴巴、京东、苏宁、国美、驴妈妈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聚集壮大,国内排名前十的电商龙头企业纷纷落户,蜜芽、优信、京东全球购、国药、中粮贸易等互联网企业总部相继落户园区,使园区线上网络零售额占全市近80%,占全省的56%;进一步巩固了园区电商产业西北第一的地位,也极大带动了贸易的繁荣和发展。新金融产业方面,以中民投、关天国际、陕西金控等为代表的新金融产业集群快速崛起,成为省市融资租赁产业聚集区、陕西省商业保理试点区,园区聚集的融资租赁企业数占全省的70%、商业保理企业数占陕西省的90%以上。临港产业方面,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以日本通运、塔塔特钢、安博物流、中粮、益海嘉里为代表,引进深圳中联盛、思赢英格等十余家企业入园发展,正在形成科技型加工制造企业基地。文体健康方面,以华润、绿城、万科、国家广告产业园等为代表的文化体育健康产业集群得到迅速发展,引进当当数字出版基地、连连看全球运营中心、西安文物商店等重点项目,文体健康类企业实现井喷式增长、快速壮大。
目前,“西安港”已成为国内唯一获得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口,被纳入全球航运体系。
务实笃行,中欧班列“长安号”驶入快车道
开行“长安号”国际货运班列,是陕西、西安落实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重要抓手。2018年,中欧班列“长安号”共开行1235列,重载率、货运量、实载开行量三项指标均位列全国第一。这是陕西紧抓“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国家中心城市等重大机遇,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加快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里程碑。
2013年11月28日,首趟中欧班列“长安号”正式开行。这使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陕西,与“一带一路”上的中亚国家紧密相连。如今,这条“钢铁丝路”已经辐射全球,仅向西方向,中欧班列“长安号”就已开通11条运营干线,成为中亚、中东及中欧陆上贸易的“黄金列车”。
从2013年至2018年,1800多个日夜,中欧班列“长安号”在奔跑中不断提速,完成一次又一次跃升。班次加密、货运量攀升、货物的品类和辐射范围也不断扩大。5年间,中欧班列“长安号”逐渐成长为全国开行频次最稳定、线路最密集、重载率最高的班列。
大到机械设备,小到柴米油盐,越来越繁忙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有力促进了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往来。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开行,打通了向西开放的通道,带来了贸易的发展和产业的快速聚集。如今,陕西已有不少“新生”产业与中欧班列“长安号”关系紧密,如跨境电商、整车进口等。中欧班列“长安号”已成为众多“新”产业落户陕西的催化剂。与此同时,中欧班列“长安号”也助推陕西进出口口岸功能更加丰富。截至目前,陕西先后建成了我国内陆首个粮食、肉类、整车口岸。
借助中欧班列“长安号”,陕西正全方位逐步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国际、国内、区域三级海陆空物流大通道体系初步形成,实现了中国制造“走出去”,也使得国外的特色产品“走进来”。
蹄疾步稳,高水平打造大西安东部新中心
西安国际港务区位于西安市主城区东北部的灞渭三角洲,浐河、灞河、泾河、渭河四水聚港,是西安唯一一处四水环绕、正在开发的黄金宝地,更是大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东部新中心,以及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主场馆——西安奥体中心所在地。
自2008年成立以来,西安国际港务区根据建设智慧城市、兴业城市、宜居城市、品质城市的总体规划要求,在园区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活空间和产业空间的协调兼容,保障公共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实现了产业功能与城市功能的联动发展。随着内陆港、开发区建设的跨越式发展,西安国际港务区开始围绕“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功能,以民生为本、绿色环保为理念,助推内陆港向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部新城转变。
目前,西安奥体中心主体已经全部完工,正在进行装饰面结构施工,体育馆和配套酒店将于2019年5月建成,体育场、游泳馆将于2019年底前基本建成,并于2020年6月底前整体完成验收交工。西安国际港务区计划与万科集团合作建设“万科国际广场”城市综合体,铸造品质社区,还将集中开工建设一座国际医院(陆港国际医院)、10个高品质酒店以及全运小学、中学等城市功能项目。倾心打造一批民生工程,让园区群众真正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目前,华润、绿城、绿地等知名城市开发运营企业竞相投资园区,投资规模预计将超过2000亿元。
国际港务区正在全面加快文化休闲、购物娱乐、商业住宅、公园绿地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以奥体中心及周边为核心区,营造天青水碧、绿树成荫的生态环境,努力将浐、灞、渭三角洲打造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现代、大气、绿色、时尚、开放的城市新名片。
(图文/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