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普新区:昂起新时代东北对外开放龙头
不久前,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主办的“中国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百强区发展报告(2018年)》白皮书,大连金普新区跻身全国百强区第16位,在全省上榜的区中位列第一。
如果把时钟拨回到改革开放前,这里还仅仅是大窑湾畔的落后小渔村。是1984年“神州第一开发区”建设的一声炮响,彻底改变了这块土地的命运。如今,从“神州第一开发区”到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小渔村用34年走完了发达国家数百年工业进程,其经济发展对全市乃至全省举足轻重。
招商引资这一“生命线”,为金普新区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本报记者郑鸿
2018年以来,金普新区深入开展“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经济保持高开高走态势,作为全市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火车头”的作用更加明显。2018年10月,金普新区的招商团队在日本召开投资合作会,广泛拜访日本知名企业,并与日本铸造、天龙制锯、日本电产签约投资协议,投资意向金额超过一亿美元。从第一家日资企业,到开全国先河的大连工业团地,都已成为中日经贸合作的典范。截至目前,金普新区已有1800余家日本投资企业,涵盖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机械加工、食品纺织等行业和领域,投资总额过亿美元的企业就有20余家。
在深入开展“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活动中,金普新区将利用外资作为扩大开放、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点,精心筹划招商活动,加大外资招商力度,深入挖掘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潜力。前三季度,金普新区实际利用外资达20.54亿美元,同比增长29.24%,占全市到位外资的82.16%,位列全市第一。其中,除了佳能办公设备等日本企业继续扩大在连投资以外,以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格劳博机床(中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欧美企业异军突起,以更大的投资规模和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为大连的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东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金普新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更是对外开放的“试验田”。1993年,“神州第一开发区”在全国开先河地成立了“马上办”办公室。时隔26年后的今天,金普新区又开通了金普一号“马上办”企业服务专线,为国内外投资者打造更优的投资环境。同时,加大“放管服”力度,促进投资便利化的各项措施在金普新区不断出台。截至目前,金普新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已进驻130个“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让企业及广大市民办事少跑腿,审批更省心。这130项政务服务事项,涉及区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商务、市场监管、税务、交通、公安、消防、城乡建设、农业等近20个部门,涉及事项大到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外商投资项目备案、工业技术改造项目核准、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小到适龄少年儿童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休学审批、老年IC卡办理、应届毕业生落户、老人投靠子女落户等,均可实现“一次办结”。在方便企业和市民的背后,是金普新区不断推出“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免费邮寄”等优化审批服务的创新举措,从而逐步实现了政府服务模式的深刻变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金普新区正在积极筹备,加快申办中日经贸合作试验区,通过投资自由化、审批通关一体化等新政策新办法,扩大经贸合作领域,推动两国间高科技产品、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水产品、食品、医药产品、化妆品等行业的国际贸易合作;结合金普新区产业发展特点和日本企业投资热点,规划打造新的日本工业园,重点引进机械加工、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在小窑湾规划建设外国人社区,进一步完善金普新区投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