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截图20180710145427657.jpg

合肥高新区:政策“养人” 科技创新

2018-12-13 15:16 来源:光明日报

  会“听话”的鼠标、能帮初学者自主练习的钢琴、能陪护儿童的机器人……在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参观走访时,这些高科技智能产品总能吸引你的注意。

  其实,除了这些已经在市面上可以觅得踪影的产品,还有类脑、量子、大数据等“黑科技”和产业也正在合肥高新区悄然生长、成熟。

  12月7日,应安徽省新安晚报之邀,本报记者远赴合肥高新区参加“全国十家党报看高新”活动,实地体验了“中国声谷量子中心”的魅力。

  很新鲜:“东方硅谷”黑科技多多

  12月7日,中国新闻社、新华网、工人日报、浙江日报、河南日报、安徽日报、南京日报、无锡日报、杭州日报等全国多家党报(网)的总编、版面主编、记者组成的党报(网)采访团,在合肥开启了一场“黑科技”的探秘之旅。

  一天的时间里,党报(网)采访团分别走访、参观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科技研究院、中国类脑中心、本源量子、中国声谷、腾讯众创空间、新华三、合肥国际人才城等科研机构、高科技公司和人才引进机构,系统地了解了合肥高新区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屏显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党报(网)采访团惊讶地发现,合肥高新区通过产学研相融合,充分实现科技的产业化,并且已经有了如此完善的产业布局。

  体验了泡沫铝、智能鼠标、智能机器人、语音实时转译、AI智能写作平台等高新材料和技术后,党报(网)采访团一行更是饶有兴趣地问起现场讲解人员如何购买。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本源量子公司于12月6日刚刚发布国内首款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7日的采访中,党报(网)记者团的成员纷纷咨询该产品的技术难点、亮点和应用前景,该公司的负责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据合肥市高新区管委会工委副书记陆平介绍,合肥高新区目前已形成人工智能、生命健康、信息安全、智能家电、光伏、汽车及配套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1000家,正在全力打造“中国声谷、量子中心”。

  合肥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先后获批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侨梦苑侨商产业集聚区、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等国家级平台。

  很“养人”:政策高地引来人才“筑巢”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承载“参与全球竞争,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使命,面向全球集聚创新资源,着力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和集科技、产业、人文、山水于一体的现代科技新城。在全国168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合肥高新区连续4年稳居第一方阵。今年4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将合肥高新区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

  在中国科大、电科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加持下,合肥高新区有了科技创新的基因,而且相关部门和企业为科技创新提供平台、资金等资源,让技术能快速实现转化,进而实现产业化并形成规模。

  科技创新最终的注脚在人才上,源源流入的人才是不断创新的保证,目前合肥高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就“很养人”。合肥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人才来肥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关于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创新之都人才工作的意见》,吸引更多人才来肥。

  除了大量引进人才,合肥还凭借中国科大、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本地高校加强培养人才,并设法让他们留在合肥创业、就业。

  为打造更加优质的人才发展环境,精准服务滨湖科学城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省、市、区三级联动,于近年10月正式建成合肥国际人才城,上线“合肥国际人才网”。

  据了解,目前,合肥已集聚两院院士108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人才1200余人,省“特支计划”专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省级高层次人才1400余人。(光明融媒记者常河 通讯员王吉祥 刘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