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jpg

江门高新区扶贫协作一年记,打造“造血”产业链

2018-10-31 15:44 来源:南方日报

  电摩配套扶贫产业渐见规模,就地就业未来可期;皇鸽养殖扶贫产业惠及1276户近5000人受益,“入股分红”助贫困村增益脱贫;电商助力特色农产品打通销路,走出重重大山……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与广西崇左市大新县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一年以来,逐渐探索出了产业扶贫集约化、农业扶贫产业化、农产品创收电商化等新思路,两地在产业协作发展、人才技术支持、教育医疗支援等方面越来越密切。

  随着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高新区(江海区)将如何协同大新县在今年摘下贫困县的帽子,实现每年3500元的人均收入目标?

   打造“造血”产业链

  裁线、热合、包装、配线……在大新县的电摩配套产业扶贫车间,46名工人被有序地安排到每个工位上,进行电缆线束的加工、检测。负责线束检测的黄琴工作已经有3个多月了,作为新手,他平均每个月可以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基本能满足家中的日常开销需求。“以前在外省打工,工资不高,离家远,时常想念家里的老人小孩,身心都受煎熬。”黄琴告诉笔者,能够在家门口工作,看着孩子成长,是最安心的。

  黄琴是大新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贫困户之一,从偏远的昌明乡搬迁到县城的安置点,并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里找到了养家糊口的工作。江海区挂职大新县政府办副主任刘洋把这个扶贫模式称作为“楼上住人,楼下就业”的新模式。目前,该易地搬迁安置点共有5家粤桂协作扶贫车间已投入生产。

  电摩配套产业扶贫车间主要采取“扶贫车间+粤桂协作”发展模式,是江门市高新区(江海区)对口广西大新县帮扶脱贫的典型:江门本土企业带着技术、人才与材料,前往大新县开办车间,解决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就业增收的难题。

  刘洋介绍,下一步,将就近布局电摩配套产业,发挥集约效应,将电摩配套产业链打造成为当地的产业支柱。“从电缆线束加工车间,到未来可预见的电摩托零部件生产大楼,电摩配套产业链正在逐渐成型。”刘洋看着眼前正在打地基的大新和乐城扶贫厂房项目畅想道。据了解,这个项目由高新区(江海区)、大新县合作投资,为吸引更多电摩供应商进驻打好基础。

  在高新区(江海区)与大新县合作帮扶的产业项目中,皇鸽养殖扶贫项目也是一项重头戏。在下雷镇志兴村的皇鸽养殖基地里,笔者看到工人们正在鸽笼之间来回走动,添加饲料。据志兴村党总支部书记黄华东介绍,目前该养殖场共养有种鸽5万多对,由贫困户出资购买,并以实物入股寄养;场地租金、鸽舍鸽棚等基础设施设备则由18个贫困村投入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配置。届时,贫困户每年可获得投入资金12%以上的分红,每个村每年可获得7.2万元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

  类似这样的皇鸽养殖扶贫车间,大新县共建设了4个,总投资1.2亿元,其中粤桂扶贫协作资金投入800万元,可以同时存栏16万对种鸽,带动各乡(镇)散户养殖70万对。

  刘洋介绍,除了养殖场之外,在大新县呗侬创业园还将投建皇鸽深加工厂项目,设计日处理量为3万至5万只乳鸽、年加工量为1500万羽,年可实现利润450万元,“从养殖到加工,再到冷链物流运输,实现一条龙的产业规划。”

   电商助力农产品走出大山

  清晨6时,天色微亮,桃城镇的陈冬暖匆匆洗刷完,裹上秋衣,一脚踏进深秋凛冽的空气里。前一天,有客户在淘宝上下单了10斤的赤苍藤(一种野菜),她现在要赶紧去地里采摘回来,打包发货。

  将近7时,恩城乡的小陆也起床了,穿上跑鞋,绕着自家百香果种植基地小跑一圈,看看果树、果子的生长状况,指导园内果农的采摘、施肥,再回到电脑前总结前一天的订单量和销售情况。

  陈冬暖和小陆现在都是江门益翔供应链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蓝坤明眼中不可多得的电商人才,两人分别在淘宝上经营了一家农副产品店、一家百香果店,打通了当地特色农产品的销路。

  自启动粤桂协作扶贫战略决策以来,来自江海区的蓝坤明带着团队和技术来到了大新县,建立起了电商扶贫服务中心,提供电商运营、包装设计、摄影和物流等业务培训,重点培育当地的电商人才。

  在电商服务中心,运营室、摄影室、多功能室(供会议举办、课程培训使用)一一俱全。“我们主要为当地群众提供两种类型的服务,一种是为他们普及电商运营知识和技巧,教会他们使用淘宝销售自己的农产品;一种是直接去到村民家收购,通过我们自己的渠道,帮他们销售出去。”蓝坤明告诉笔者,在电商人才培训方面,主要由各大电商平台的资深讲师团队来授课,其中不乏阿里巴巴1688、淘宝、苏宁易购等知名电商平台,培训对象覆盖搬迁小区的贫困户、贫困村的村民,以及大新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

  近3个月,大新县已有2300多公斤百香果、500多公斤新鲜龙眼、1200多公斤龙眼干通过电商渠道销售出去。

  陈冬暖、小陆现在正跟着蓝坤明学习如何打造自家的农产品品牌。“之前,我在淘宝上卖东西,只是很简单地把商品放到网上,对于产品的包装、运营是完全没有概念的。上了几次培训课后,现在打理自己的小店也游刃有余了。”陈冬暖说。

  如今,陈冬暖家的淘宝店,不仅卖自己培育的野菜、中草药,还带动周边村民一起种植,“春季蜂蜜、夏季龙眼、秋季龙眼干”成为了她这家小店的时季特产;小陆与伙伴7人一起合作的百香果淘宝店也渐显规模,拥有了百香果种植基地,也帮忙收购村民种植的百香果,团队一年的收入可达到100多万元。

  午饭后,打包好的百香果、赤苍藤(野菜)、龙眼干装运上车,走出重重大山,运往全国各地。

   多层次全方位精准扶贫

  山野之间,前有桑田后养蚕、占地25亩的桑蚕基地已见雏形;田园之上,含住宿、餐饮、娱乐等业态的生态景观民宿群落错落有致;村落之间,农村危房改造项目、易地搬迁项目解决了大新县贫困户的安居难题;招聘会上,19家来自高新区(江海区)的骨干企业提供岗位上千个……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深入,高新区(江海区)对口大新县的帮扶领域逐渐呈现多层次、全方位的格局。

  在大新县呗侬创业园内,规划有产品展示综合服务区、原产品制造区(产品加工区)、创业孵化基地区、项目延伸发展区、配套服务区及职工生活区6大功能区,用以承接粤桂扶贫产业合作项目。目前,一期项目建设工程已经投用,广西呗侬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电商企业、贵港伯特利实业有限公司陆续进驻。

  驱车行驶在大新县的乡间,可见“江门市江海区 粤桂扶贫协作 种桑养蚕、养蜂、养鸽示范基地”的宣传标语。在大新县,除了皇鸽养殖扶贫项目外,种桑养蚕项目也是扶持发展当地的田间“扶贫车间”。

  投入粤桂扶贫协作资金49万的桑蚕基地,既承担了种桑、养蚕、缫丝、开发蚕丝产品等功能,也为农户提供了种蚕、桑苗和蚕茧收购服务。2017年,大新县下雷镇的桑蚕户总收入达到670万元,人均收入5000元,还有68户贫困户成功脱贫。

  桑蚕农业转变为产业,精确瞄准当地特色资源发展经济,正是高新区(江海区)对口帮扶大新县脱贫的缩影。

  江海区挂职大新县委常委、副县长丑继明这一年来把大新县一点一滴的变化都看在眼里,“大新县虽然欠缺一定的区位优势,但是拥有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丰富的旅游资源,两地在产业合作、农业发展、旅游边贸等空间可大有作为。”

  资料显示,2018年高新区(江海区)区级财政对大新县投入205万元,资金向产业发展和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扶贫项目遍及农业发展、产业扶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

  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海区委书记彭章瑞表示,未来,两地要继续在产业协作、劳务协作、协作项目上求得突破,坚持智力先行,深化两地教育、医疗、社会扶贫协作和人才交流,加强督导和资金保障,实现脱贫目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