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截图20180710134738935.jpg

江阴高新区:踏准节拍 “小块头”上演三级跳

2018-10-24 15:58 来源:科技日报

  总投资超50亿元项目1个、总投资超30亿元项目5个……今年以来,不断有高端产业项目“落子”江阴高新区。其中,总投资200亿元的联动天翼新能源电池及系统项目近日开工建设,成为江阴近年来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工业旗舰型项目、最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型项目。

  作为设立在县级市的国家级高新区,江阴高新区所辖面积不过53平方公里。然而,就是这片“弹丸之地”,不仅每平方米的产出率在全国遥遥领先,更是诞生了数量众多的“中国第一”——中国规模最大的优质特钢产业基地、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和芯片基地、世界上最大的输送带用钢丝绳生产基地、最大的桥梁缆索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主板电路板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EPS生产工厂、全球最大的麦芽加工基地……

  跨江联动 趟出转型升级新路

  与江阴人打过交道的人,大多有这样一种说法,“他们头脑精明,做事说一不二,常常能够让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

  这,正是江阴人身上的一种文化特质。作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和现代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江阴自带浓浓的工商和创新基因。自1992年成立以来,江阴高新区先后实现了从江阴经开区到省级经开区、从省级经开区到国家级高新区、从国家级高新区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三级跳”。2017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0亿元,增长10.2%;完成进出口总额65亿美元,增长21.3%;到位注册外资6.0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其实,江阴高新区的成长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2003年,随着产业的快速集聚,产业发展与土地资源、环境容量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新区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问题。

  对此,江阴高新区实施了“跨江联动”战略,成功开发了靖江工业园区和临港经济开发区,从高新区梯度转移10多家重点骨干企业过去。而这,也为此后高新区实施的“腾笼换鸟”计划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尤其近10年来,我们进入了以科技创新为标志的转型发展新时期,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瞄准国际前沿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物联网、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江阴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赵志军说。

  事实上,江阴没有高校,也没有大院大所,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并非易事。

  怎么干?赵志军说:“我们在出台产业转型政策,鼓励本土企业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重点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先后建成高新技术创业园、创智产业园、信息软件园、生物医药孵化园、生物医药加速器、智能制造加速器等研发平台,引入一大批国内外科研院所,加大科技型重大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出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形成了产业的新形态。”

  从一家手摇麻绳的小厂一步步成长为行业巨擘的法尔胜公司正是江阴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再创新,并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目前该公司已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斜拉索和悬索主缆PPWS索股生产技术,申请专利近20项。公司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子项目“智能缆索开发”,不仅取得了领先国际的研究成果,还成功应用于港珠澳大桥、湖北荆岳长江公路大桥、江苏京杭运河泗阳大桥等,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特大桥梁健康情况实时监控难题。

  贴心扶企 集聚优质创新资源

  “你这个项目要孵化几年?”

  “3年?好,我们就陪你走3年!”

  顾铭至今依然还记得,她第一次来到江阴高新区介绍自己的创业项目时的情形。6年前,从瑞典回国的她,在考察了多个城市后,最终选择在江阴高新区创办江阴贝瑞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

  运行资金紧张,是每个初创企业几乎都会遇到的“痛点”。6年来,贝瑞森不仅享受到厂房、创新创业扶持资金等优惠政策,还先后获得了300万元、3000万元的政府政策性风投资金,以及江阴高新区为其提供的从项目融资到科研项目、人才引进申报等方面的服务。

  在江阴高新区强有力的扶持下,2014年10月,贝瑞森就获得全球第一张贻贝黏蛋白医用产品注册证,当年即实现销售1000万元。目前,贝瑞森已形成6大系列22个产品。其中,抗炎药品研发中心启动了5个新药研发,并申请了5个国际PCT专利。今年4月,又投资近5000万元,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设立了中瑞生物医药海外孵化器。10月,贝瑞森与塞缪森教授合作研发的抗过敏性鼻炎新药,正式获批进入临床试验,同时取得了国家主管机构颁发的药品生产许可证。

  扶上马,再送一程。在江阴高新区,类似贝瑞森这样的创业成功企业不胜枚举,而它们也正是江阴高新区坚持营造环境、助力创新的一个个缩影。

  近年来,江阴高新区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先后引进海外人才、科技领军人才200多位,先后建成园区“双创载体”近150万平方米,建成国家级载体4家、省级载体20多家,形成了推进科技企业实现研发孵化—科技加速—产业化的完整成长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江阴高新区在转型中还改变了以往的招商机制,变招商为选商,围绕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特钢及金属制品、微电子集成电路、现代中药和生物医药、机械智能制造等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出台《产业项目准入评审实施办法》,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优化项目评审流程。

  江阴高新区特钢新材料及金属制品产业、微电子集成电路产业、生物医药、医疗产业等创新型产业集群不断壮大,到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以上。

  全链服务 校准高质量发展方向

  “线下一个服务中心、八大服务窗口;线上一个门户网站、六大功能平台。”不久前,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阴高新区建设促进服务中心正式启用。

  依托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等12大类164家专业服务机构,这个新成立的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正努力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无条件、不打折”的“店小二”服务。

  “开启‘高’‘新’发展新征程,我们需要进一步校准发展路径。”在江阴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陈兴华看来,未来高新区的评价导向将更加注重发展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更加强调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突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新创业生态的营造,“这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瞄准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江阴高新区陆续打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先后出台了产业强区20条、科技创新30条、人才激励20条和促进服务业发展等系列惠企政策,给予顶尖人才团队最高1亿元项目资金扶持并设立1000万元的自主评定项目资金。此外,还结合申报政策解读、科技小分队宣传等形式,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帮助企业答疑解惑,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引进、使用和留住力度。

  “我们还在积极组建金属新材料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规划建设科创载体,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成长性科技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打造具有高新区特色的‘科技创新走廊’。目标建成全流程的企业扶持体系、全覆盖的科技金融体系、全方位的人才服务体系、全链条的双创孵化体系、全要素的双创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优质高效、快速便捷的一站式服务,让高新区真正成为创新高地、创业热土。”江阴高新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