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板块“升级” 长沙高新区瞄准“全国十强”持续发力
时刻新闻记者 龚蓉 通讯员 余旭华 长沙报道
自主创新,麓谷前行。
10月18日,长沙高新区联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共同发布“麓谷创新指数2018”。从该指数连续发布4年的数据看,麓谷创新实力保持着持续增长态势。
在创新、产业、开放、融合四大板块中,园区不断优化升级,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在全国168个国家级高新区中,长沙高新区综合排名第13位,可持续发展能力居第五位。
创新升级
科技支持资金逐年上升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为麓谷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2017年,长沙高新区管委会财政科技拨款逐年上升,2017年为16.5亿元,较2016年增长27%。企业R&D内部支出总额逐年增加,增长率分别为1.6%、23.1%、21%、18.5%,2017年达到197.7亿元。
大手笔的投入,让众多创新平台蜂拥而至。2017年,长沙高新区共拥有各类研发机构600余家;拥有各类孵化器、加速器30多个,其中国家级孵化器12个;聚集各类科技服务机构1000多家,累计服务企业3000家以上……
大批创新创业成果也纷至沓来。2017年园区新增授权专利发明数2346件,占长沙市园区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的57%,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居湖南省园区第一位,累计专利授权量达2.5万件。技术合同成交额较2016年增长55%。
与此同时,园区创业活力也显著增强,各类孵化器在孵企业数达4000多家;获得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风险投资额达3.3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增至798家,同比增长30.4%;开办麓谷创业学院,开展创业专场活动达100余场,累计服务创客过万人。
产业升级
新兴产业欣欣向荣
近年来,长沙高新区突出“两主一特”产业发展战略,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了从“一枝独秀”向“多点支撑”的战略性转变。2017年,长沙高新区营业收入达5500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大关。
智能制造,风生水起。2017年集聚国家、省、市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项目达88家(个),总量居全省第一,其中“国字号”智能制造企业和项目达10个,数量稳居中部园区第一,电力智能控制与设备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科技部第三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2017年制造业企业服务性收入占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的4.45%,较2016年有所提升,这意味着制造业企业进一步向服务化转型。
移动互联,风起云涌。从2014年至2017年,移动互联网企业数量从418家增长至4877家,截至2018年9月底,已突破6000家,移动游戏、移动生活、移动金融、移动电商等细分集群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营业收入从120亿元增长至350亿元。
军民融合,异军突起。长沙高新区全面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实施,已逐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格局。2017年,长沙高新区拥有军民融合企业120余家,其中北斗导航企业62家,占全省的80%。
开放升级
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龙头企业汇集,对外贸易活跃,让麓谷经济影响力与日俱增。
2017年末共有上市企业42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达到7017.49亿元;营业收入过百亿元企业增至8家。园区进出口总额连年上升,2017年达93.2亿美元。出口的产品和服务附加值也较高,高技术产品和技术服务出口占比达到81.42%。
在“引进来”与“走出去”方面,长沙高新区制订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投资,同时通过组建产业联盟、设立海外联络站等方式引导区内企业走出去。
2017年外商实际投资额为12.5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8.7%;当年内资控股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额为20.2亿元,是2016年的近2倍。
此外,园区参与全球创新竞争的能力逐渐增强,长沙高新区2017年授权欧美日专利数81件,较2016年增长13件。
融合升级
带动长株潭协同发展
产城融合,宜业宜居。
当前,长沙高新区全面推进“动力高新、活力高新、实力高新、魅力高新”建设,在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营造优美环境等众多方面已经走在全国新城区建设的前列。
2017年园区新增文化、体育、卫生设施等公共服务面积达到338000平方米,进一步提升了从业人员在园区生活的舒适度、便利度。
与此同时,长沙高新区更是带动长株潭协同发展,长株潭一体化进程不断加速。
数据显示,2017年长沙高新区全口径GDP为1820亿元,占长沙市的GDP的17.3%。从2013年到2016年,长沙高新区全口径GDP占长株潭自创区GDP比重始终保持在55%左右,核心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
长沙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将继续加大创新创业氛围的培育,积极推动共建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瞄准“奋力争先晋位,挺进全国十强”以及“率先全市打造五千亿级园区”的目标再启程、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