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如何赋能债券估值,打造更精准的定价“锚”?

2025-11-20 16: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王茂林)

评级如何赋能债券估值,打造更精准的定价“锚”?

2025-11-20 16: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田利辉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

宋伟健 中债资信估值业务部负责人

贾宁芳 中债观察员


主持人:估值到底是什么呢?

田利辉:估值就是估算价值,像这些二手房、二手车,它都有一个价值。估值是在定价,但这个定价不是通过交易,而是根据它可能有的市场受欢迎的程度,来给它进行定价。

主持人:在债券市场上,估值经常被称作是“定价锚”,它到底有多重要?

宋伟健:债券的估值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债券的成交不活跃,但在金融的应用场景当中又需要知道它的价格,所以就需要估值。估值有三个方面的重要的作用:一是用于会计的计量;第二,它可以发挥定价参考的作用;第三,发挥风险监测的作用。

主持人:那从国际实践来看,目前主要有哪几类机构在提供债券估值服务?

宋伟健:在国际成熟市场上,最早之前是一些做市商在提供相应服务,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为了防范道德风险,国外成熟市场的估值开始转向由金融信息服务商、评级机构等第三方机构来提供。亚洲市场来看,估值服务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指定的基础设施类的机构来提供服务。

主持人:国内市场上主要是哪几类机构在提供债券估值服务?

田利辉:国内基本上包括中债估值、交易所市场上的中证估值、上清所估值、外汇交易中心估值等机构,现在评级机构中债资信也是参与到估值的工作当中。

主持人:中国人民银行、交易商协会都发文强调鼓励多估值源交叉验证。政策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一个导向?

宋伟健:多估值源可以使用不同估值机构的数据和模型来提供多元化参考,防止单一估值源产生一定的差错,更有利于市场发挥价格发现的作用。

主持人:田院长,您怎么理解鼓励多估值源?

田利辉:多估值源,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何为市场?市场最关键的特性实际上是竞争。当只有一家或者是几家行为非常趋同、只是牌子不一样的(估值)机构,这种竞争是比较弱的。推动多元化估值,可能就会让我国的估值、评级等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

主持人:评级机构也在纷纷跨界做估值了。评级机构做估值是核心能力的自然延展?还是说是全新的业务开拓?

宋伟健:实际上评级和估值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因为信用债的估值,它的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就是信用风险,而评级机构对信用风险的评价是比较准确的。

主持人:田院长,在您看来,评级机构的信用研判能力能成为债券估值的加分项吗?

田利辉:估值最根本的痛点是对债券了解深度的问题。估值,风险的溢价往往会有信用的溢价、流动性的溢价。从评级机构的基因来做估值工作,可能会对信用风险把控得更为确切。

主持人:伟健总,中债资信的评级区分度怎么样呢?为更精准、更公允的估值提供帮助的话,它的作用大不大?

宋伟健:中债资信的评级结果,追求独立、客观、公正性,覆盖了从AAA到D的所有的级别,评级的分布以A+为中枢,呈现扁平化的分布,对低评级主体的区分度也比较好。在评级的基础上,我们创新地创立了成交驱动与信用基本面驱动相结合的信用债的估值定价体系,在估值的过程当中,也注重信用评级对估值的作用。

主持人:伟健总,当市场出现较大的波动时,中债资信的估值能保持独立的判断吗?

宋伟健:在特定时期,我们建立了估值的应急机制,我们不会过度地参考市场异常的波动和成交的情况,而是把握好估值的灵敏性和波动性之间的一个平衡。

田院长,我们也想请您从专业的角度讲一讲,作为一家评级公司,我们怎么更好地做好估值的服务?

田利辉:对于债券来说,信用风险研判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根本的问题所在,所以,这是中债资信的优势所在。第二,中债资信进入估值这个领域,就需要发扬自身的优势,将中债资信已经比较专业的信用风险评估,做得更为专业。

主持人:田院长,请您来简单地科普一下,债券指数又是什么呢?

田利辉:债券指数,也是一篮子证券放在那里,来计算它的加权平均指数的变化,只不过这次放进去的东西是债券,市场就有了一个基准与投资的工具,可以更好地去把握市场的走势。

主持人:伟健总,请您从实践的角度来讲一讲债券指数的作用。

宋伟健:债券指数的作用,主要有三个:第一,它可以表征市场的走势;第二,它可以作为资管产品挂钩的参考基准;第三,它可以为投资提供相应的标的。

主持人:在债券指数编制方面,中债资信有哪些探索呢?

宋伟健:这些年,依托我们在估值方面的积累,也逐渐探索编制了一些指数。2023年,编制了绿色债券指数;2024年,编制了“五篇大文章”指数; 2025年,我们和浦发银行一起编制了科创债指数,助力资金流向科创债领域。

主持人:对于未来债券估值和债券指数的发展,您最期待的变化是什么?

田利辉:最期待看到的变化是我们的债券估值更为精准。我希望评级公司、债券估值公司在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能够逐渐形成自身的话语权。

宋伟健:我们期待市场成员能够更多地去使用多估值源进行参考,我们也期望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之下,不断加大创新的力度,为市场成员提供更加多元的估值服务。

【责任编辑:王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