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迎来新曙光。进入7月,比亚迪在全国叫停“限时一口价”,启用新购车政策。特斯拉中国宣布,Model 3长续航全轮驱动版,售价上调1万元。这被业内解读为,车市“价格战”正在踩刹车。
今年前5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282.6万辆和1274.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0.9%。不过,与产销量的双位数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整车企业盈利能力持续承压,上游供应商账期被“越拖越长”,下游经销商“越卖越亏”,汽车市场总体呈现“增量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怪象。
问题在于,我国汽车产业深陷以无序“价格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卷式”竞争。从“油电同价”到“电比油低”,从“豪车对折”到“限时一口价”,不到三年时间,价格战打了四轮。价格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咱们家电、手机、电脑消费品行业,哪一个没打过。然而,当汽车行业价格战变得无序,打到“谁都不挣钱”,就如《哪吒2》里的一句台词——“我活不活无所谓,我只要你死!”时,其对产业生态破坏性值得警惕。
当然,有人也会抬杠:无序“价格战”对消费者友好,买车能少花不少钱呢!不过,汽车是一个高价值的耐用消费品,从来都不是价格越低越好。由于汽车使用场景复杂,且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价格战”的持续升温,客观上会催生车企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实现“以价换量”潜在风险,带来安全隐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经济文选》第279页)“从供给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产业体系比较完整、生产组织方式网络化智能化,创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强,产品和服务质量高。”《习近平经济文选》第280页)“从分配看,高质量发展应该实现‘投资有回报、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习近平经济文选》第281页))而汽车行业以无序“价格战”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内卷式”竞争,具有鲜明的内耗性,过多资源、要素投入低效甚至无效竞争,抑制了创新活力的释放,阻碍了供需间高水平动态平衡的形成,成为拖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变量。
此次车市“价格战”之所以踩下刹车,一方面在于车企“降价提量”边际效应递减。以某头部车企为例,今年上半年月销量均徘徊在30多万辆。这表明,单纯依靠降价对刺激销量的效果在减弱。既然“价格战”于提销量无意义,再打下去的动力就不足。
另一方面在于有关部门对“内卷式”竞争治理效果正在显现。5月以来,中汽协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得到行业积极响应。工信部明确表示,无序“价格战”没有赢家,更没有未来,并加强了产品一致性抽查,以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维护公平有序市场环境。
低价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还关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刚刚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这为我们下一步治理汽车行业“内卷式”竞争,提供了科学方法和有效路径,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