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10日讯(记者宋雅静 视频剪辑赵世楠)“民营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入股了核电项目建设,充分体现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今年开始,民营企业参与核电的股份基本上都不低于10%,民营企业活力与国有企业优势可形成互补,期待进一步加深合作,共同推动核电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本人供图
近年来,我国积极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取得积极成效。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表示:“去年,我们引入民间资本全面参与核电建设,向民间资本推荐8000多个项目,取得了很好成效。今年,我们将支持民营企业在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投资布局,还将在铁路、核电、水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重大项目。”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因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安全性要求高,我国核电行业长期以来以国有企业为主导。2月8日,浙江省举行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中广核苍南三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名列其中。三澳核电站二期工程是去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的5个民间资本参股的核电项目之一,该项目总投资超400亿元,其中民间资本股比达到10%。2020年,三澳核电一期工程引入了2%的民间资本,这是民营资本首次直接入股核电项目。从2%到10%,核电领域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开放,表明国家对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
对此,卢铁忠委员表示:“其实民营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已入股核电项目建设,我对此高度赞成。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原则。”
他谈到,目前,民营企业参与核电的股份基本上都不低于10%,应该来说民营企业踊跃度非常高,来参与的民营企业,自身加强的实力和地位。
他强调,民营企业的活力与国有企业的优势可形成互补:“双方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将对核电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提升核电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潜能,这无疑是一项极具意义的工作。”
他具体指出民营企业的现实贡献:“许多核电设备的制造都来自民营企业,部分核电厂的相关服务也是由民营企业提供。”中国经济网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华龙一号”的成功,也离不开各方的协同合作。中核集团联合了大量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还有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研发,携手攻克了411项核心关键装备的国产化难题。
他透露,目前相关企业正在研究深化合作的方案:“我们正在探讨如何推动民营企业更多地、公正公平地参与到核电采购中,从而与更多民企建立更好的互信关系。”
这种合作模式已显现示范效应。据记者了解,2022年,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台高铁正式投运,开通运营3年来,杭台高铁累计客流量突破5000万人次,有效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对于未来规划,卢铁忠委员从行业角度提出展望:“民营企业因其敏捷性高、创新能力强等优势,对核电企业具有重要合作价值。我们期待进一步加深合作,共同推动核电事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王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