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泉委员:将中医临床经验和先进技术进一步产业化

2025-03-09 13:1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郭文培 视频剪辑张思扬)“机制建设在前,两个融合在后。这为未来中医药发展描绘了非常好的前景。”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心潮澎湃。当日,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刘清泉委员说:“政府工作报告听完后很振奋。报告用数据显示了我们国家2024年的发展并描绘了2025年重点工作。报告中让我最激动或最感兴趣的是关于中医药2025年工作要点的描述。”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受访者供图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是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另外是把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融合到了一起,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中医药事业和产业融到一起。国家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提到了更高层面。以机制建设在前,两个融合在后。这为未来中医药发展描绘了非常好的前景。”刘清泉委员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为中医药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具体如何落实?刘清泉委员说:“听完政府工作报告后,对2025年的干法有了更高理想。我们不能只关注于事业的发展,如何把中医药事业和中医药产业融到一起也需要思考。对医院来讲,如何把我们积攒的这些经验和先进技术等转化成产业,促进中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思考。这也是我梦想,哪怕从一点一滴做起。同时,这也是我们落实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中医药基本任务的一个起点。”

对此,刘清泉委员提出,一方面,要持续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适当更新中医药教材。在刘清泉委员看来,人才培养是中医的核心内容,中医药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主阵地。现代医学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因此建议基于专学科发展,适当更新、调整中医药教材,把专学科的大学科分化说清楚,使教材从基础到临床能够统一,达到培养人才的根本。

另一方面,养生馆、灸疗馆、药食同源馆等各种中医馆愈发变多,如何监管需要进一步优化,建议健全中医监管体系,促进规范科学合理。“中医馆由原来的几千家发展为几万家。这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中医药的监管怎么做?谁来管?目前对中医诊所的监管做的比较好,但对养生馆、‘中医夜市’的监管还需加强。这其中倘若涉及到医疗行为,如针灸、艾灸等,这是中医的治疗方法,是有适应症和适用人群的,也是有技术规范和从业资质的,监管职责需要进一步优化。”刘清泉委员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只有规范发展,中医药产业方能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王茂林)

编辑推荐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