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比任何人笨,外国人能搞出来,中国人同样能搞出来。”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来明在两会期间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引用钱学森的观点来回应科技创新的时代命题。他强调,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要遵循科学规律,我们既要看到改革开放后追赶速度加快的现实,也要鼓励创新,发扬冒险和探索精神,更要有戒骄戒躁的定力。
在过去几十年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我们习惯于用1-100的技术创新去追赶国际水平,0-1的科学发现似乎被认为天然属于西方。今年以来,DeepSeek的突破性进展说明,中国当然也可以做0-1的事情。一些迹象似乎在预示着,科技创新的新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进程,也是一个历史过程,总是在既有的成果上慢慢地往上走。从大的历史角度去看,我国的科技进程、科技发展史,跟人民教育水平的提高,跟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向前走正相关。”张来明委员指出,我们从追赶到并排跑,乃至未来的引领,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我们应当有这样的信心。
“为什么?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过去不是没有引领世界发展,四大文明就是引领世界的发展。只不过我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一段落后期。”张来明委员表示,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学习先进技术,科技工作者很用功,中国的追赶速度举世瞩目,“从0-1,我相信会有所突破的,就像钱学森当年的一句话,中国人不比任何人笨,外国人能搞出来,中国人同样能搞出来。我觉得他是对的,这是一个唯物主义观点。”
今年以来,DeepSeek和《哪吒之魔童闹海》先后在全球引起轰动,从科技创新到文化创新,不管西方愿不愿意承认,来自东方的影响力都很难被掩盖。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说,“最重要的是参与到全球创新的浪潮里去。过去很多年,中国公司习惯了别人做技术创新,我们拿来做应用变现,但这并非是一种理所当然。”“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也要逐步成为贡献者,而不是一直搭便车。”《哪吒之魔童闹海》导演饺子说,“出来混最重要的是什么?首先是‘出来’。”
新一代的年轻人已具备0-1的思想认知,那么,如何让更多领域涌现出0-1创新?“那就要鼓励创新,要有创新的社会氛围和文化。我们民族有很好的传统,但也有一些约束,比如冒险精神、探索精神,这些应该大力发扬起来,还需要形成全民族的创新文化生态。”张来明委员表示,只要道路正确、方向正确,剩下的就是一个长期努力的过程,要戒骄戒躁,稳步向前走。
“这就叫顺应规律。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当中,中国的发展已经很快了,也就是新中国成立这些年的这几大步,这都是国际公认的,没有问题。”张来明委员说。(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方 视频剪辑 袁爽)
(责任编辑:王茂林)